五岁的贝贝,吃过晚饭后要吃花生米。妈妈觉得花生米油性比较大,贝贝吃了不好消化,便没有同意。贝贝一脸的不高兴。爸爸看见了便把他揽在怀里哄他。这时贝贝说:“爸爸,如果不让你做喜欢的事,你痛苦不痛苦?”爸爸茫然,妈妈诧异,不知如何回答。
从这件小事中,我们看到了孩子对父母教育智慧的挑战,父母的不知如何作答错过了一个良好的教育时机。我们建议父母要用智慧教育孩子,做智慧型父母。
智慧型父母具有对自己和孩子的行为进行分析、判断的意识和能力,在作出正确分析、判断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方法手段有效地解决问题。智慧是把一个人所具有的教育理念转化为行为能力的中介。
例如贝贝的问题。贝贝想吃花生米(孩子的行为),妈妈不让吃(妈妈的行为),此时二者之间产生了矛盾,出现了问题。爸爸把孩子揽在怀里(父亲的行为力图缓和矛盾),贝贝向爸爸提出问题,其实是向爸爸转达了他内心的痛苦体验。父母不作出回答是不行的,那该怎样表达?
首先,对贝贝的行为进行分析。孩子想吃花生米不是过错,因为这只是孩子的想法。妈妈不让吃也不是过错,因为此时吃花生米对孩子确实没有太大的好处。在两者都没有过错的情况下贝贝产生了痛苦体验,父母必须承认孩子内心的痛苦,这一点不容忽视。
其次,父母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父母为了孩子的身体着想作出不同意他吃花生米的决定,这没有错。这个决定跟孩子的当下需求发生了矛盾,这是事实。父母如果坚持自己的决定,则孩子会感到痛苦;如果迁就孩子,则对孩子的身体不利。相比之下,父母坚持自己的决定显得更加有利于孩子的发展,但处理孩子的痛苦非常关键。
最后,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父母此时必须作出恰当回应而不是沉默不答。父母要告诉孩子不让他做喜欢的事他会感到痛苦,但是一个人所喜欢的事不一定都能去做,这要看这事对自己和别人的影响。不让你吃花生米是因为我们就要睡觉了,此时吃花生米容易消化不良,对自己的身体健康不利。我们把一些道理融于孩子的实际体验中,他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提倡做智慧型父母,目的在于使父母亲对自己和孩子的行为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能改变自己的教育行为,然后再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孩子。
另外,孩子天生是个思想家,他们有自己的感情需要,有意识和思想,在成人面前他们是一个大写的人。从他们自身发展来说又有其年龄特征,他们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这就要求父母用智慧去读懂和感受孩子的内心世界,读懂和感受孩子的独特思想,真正做到“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在懂孩子的前提下,选择有效的沟通方式和方法,这个过程也需要父母有教育智慧。
父母有智慧可以使父母的发展和子女的成长形成螺旋式的良性过程。有一位母亲曾问我:“是父母造就了孩子,还是孩子造就了父母?”这个问题引起我们的思考。从生命的诞生来看,是父母造就了孩子。从父母的角色形成来看,是有了孩子使你成为父母。新生命的成长过程有其自身规律和年龄特征,要求父母亲了解掌握,这就需要父母不断地学习、思考,增长智慧。从这个角度看,是孩子的成长过程造就了父母亲。我们追求的是有血亲关系的两代人形成良性的影响过程,这需要做智慧型父母。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651407.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