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主张早教幼儿识字的人不多了.那种以识多少字来炫耀自家小孩如何如何聪明的家长也见得少了。调查发现:现在许多幼儿家长,认为过早地教幼儿识字会增加幼儿负担。还有的家长说.早识字没有用,反正到了小学还要从头学起。甚至说不仅没有好作用还有坏作用。
新浪亲子频道最近引发了一场关于早期识字的讨论。专家们基本上都是一边倒地反对过早识字,倒是爸爸妈妈们中出现了两种声音,争论十分激烈。关于早期识字的利弊,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那么,到底早期识字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
在宝宝眼里,文字究竟意味着什么?
反对早期识字者引用了一些有关左右脑的研究成果。这个理论基础是:人的大脑分为左右脑。左脑负责语言、逻辑,右脑负责图像、直觉和悟性。右脑是图像脑,右脑记忆的特点是把事物转化成图像,迅速储存在右脑的海马功能区,记忆速度是左脑的100倍,储存量是左脑的100万倍。0~6岁以右脑发育为主,6岁~12岁右脑发育到顶峰,左脑也开始发育,12岁以后以使用左脑为主。基于12岁之前,人类大脑处于右脑优势这样一个理论基础,不少人都认为识字会妨碍婴幼儿右脑的发育,将来直接影响他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
不过,有趣的是,主张早期识字者也有不少以这个理论作为支持,得出了另外一个结论,那就是在宝宝看来,汉字也是图像,可以通过婴幼儿潜力巨大的右脑来记忆文字,为宝宝早识字,早阅读打下基础。
比较而言,我更认可汉字就是图形的这种说法。
举个例,随便拿起一个物体,比如奶瓶,我们就会发现,奶瓶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征:
*奶瓶是一个物体;
*奶瓶由点、线、面、色彩等元素组成;
*奶瓶有大小、形状和轮廓;
*奶瓶有一个独特的名字,叫“nai ping”。
随便拎出一个字,比如“猫”,我们就会发现,这个字有如下的基本特征:
*“猫”可以看做一个物体,如果写在平面上,它是一个二维没有厚度的物体,如果以别的方式制作这个字,比如雕刻在某种材质上,它就是一个三维的物体,总之,无论以什么样的方式出现,它都可以被看着是一个物体;
*“猫”由点、线、面、色彩等元素组成;
*“猫”有大小、形状和轮廓;
*“猫”有一个独特的名字,叫“mao”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撇开那些细枝末节的东西,奶瓶和“猫”这个字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如果我们确信宝宝可以认识奶瓶,他一样可以认识“猫”。我们之所以认为文字跟别的物体相比有着迥然不同的差异,并非文字本身真的多么与众不同,仅仅因为我们对文字的解读不同而已。我们成人会把文字当成承载知识的载体,而宝宝不会。在他的眼里,文字跟奶瓶等物体,猫、狗等动物没什么区别。
并且,我们也发现,有不少的宝宝,父母并没有教过他们汉字,但是他们通过其他媒介,自己学到了很多汉字,并且对汉字兴趣浓厚。也许某一天,他在地上尿尿了,凑巧,尿液流淌出来一个字母的形状,他会十分兴奋地来上一句:“妈妈,你看,我尿了一个C。”又或者,他突然提出要求,他要写一个“大”,然后他用笔歪歪扭扭地画出了一个“大”。从宝宝的表现可以看出,他并没有把这个“大”当成一个文化的载体,也没有把它当一个文字拆解成横、撇、捺,而只是把它当成了一个图像,一个好玩的东西,所以他不是写出来,而是画出来。
当然,还有另一种说法,认为宝宝的认知要从把玩三维的物体开始,而不是平面的文字开始。这个说法其实也是有问题的。首先,不是所有的物体都是他可以通过触摸去感知的。比如太阳、月亮、星星,我们站在地球上看,它们只不过是一个图案而已,我们的肉眼无法看出它们具有厚度。我相信,没有人会排斥告诉天上那个圆盘是太阳或者月亮吧?
早识字是宝宝未来走偏的影响因素吗?
反对早期识字者列举了一些识字导致宝宝未来出现问题的反面案例,诸如导致宝宝自闭等等。但是我要说的是,有这些问题的宝宝中,可能有早识字的宝宝,但绝对不是仅仅是早识字的宝宝。那些出现问题的宝宝当中,没有早期识字经历的要比有早期识字经历所占的比例大得多。因此,如此断定早期识字弊大于利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太负责任的。
如果深入分析,其实真正出现问题的原因不是早期识字,而是其他深层次的问题,诸如,家长的引导方式有问题,家庭关系出现问题,宝宝其他需求被剥夺导致他们心理扭曲……事实上,早期识字与宝宝出现问题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我们来看看以下一些事实:
控制论创始人维纳,3岁会读能写,4岁阅读大量专著,7岁能读但丁和达尔文的著作,12岁上大学。
德国大诗人歌德,4岁前就识字读书,8岁精通5种语言。
中国近代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周恩来,邓小平,刘伯承都是5岁时就已识字读书。
诗圣杜甫说话前就开始识字,“七龄思即壮,开口诵凤凰”。
李时珍很小就读完了《释鸟》《释兽》等难读的书,还认识了大量的父亲行医的汤头药方。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3岁开始识字读诗文的、,6岁后熟读和抄写四书五经,学识渊博。
这些古今中外的名人,他们并没有因为早期识字就毁了一生,我想这就足以说明,早期识字有害无利的观点是错误的了。 有人可能会说,我们要培养快乐健康的宝宝,而不是什么名人,这没有错,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宝宝健康快乐。但是你又怎么知道这些名人是不健康快乐的呢?
识字会妨碍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吗?
实际上,宝宝想象力的发展是以他所了解的众多事物为基础的。比如,他知道了苹果、太阳、饼干、手镯、车轮等众多的事物,才会从这众多的事物里提炼出它们的共同特性——这些东西都是圆形的。也只有经历这样一个提炼的过程,他才会将我们画在纸上的一个圆形想象成苹果、太阳、饼干、手镯、车轮和字母“O”或者其他想象当中的东西。如前所述,文字在宝宝看来跟别的物体没什么区别,每个字也都是一个独特的物体而已。
宝宝脑海中积累的事物多了,他才会建立起这些事物之间彼此的联系,而他的想象力也才能在这样的联系中被建构起来。想象力本质上是各种事物之间特殊的联系方式而已,它需要依赖一个人现有的知识去建构。一个头脑中什么东西都没有的人,他是不可能有想象力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想象力丰富与否与一个人掌握的东西多少,了解事实的多少是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的。
创造力更多的是将旧元素进行新组合的一种能力。只要我们不限制宝宝的思维模式,他掌握的旧元素越多,他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新组合的可能性越大,创造力自然也发展得越好。
文字,尤其汉字,每个字都有着丰富的含义,所以古诗词里,一个字就是一个场景、一个典故、一种意象,看到那个字,我们的眼前就会浮现出非常丰富的内涵,让我们的想象力随之翩然起舞。还是以“猫”这个字为例,每次看到这个字,我们的头脑里立刻就会浮现出“不同品种的猫”、“家养的猫”、“野生的猫”、“流浪猫”、“像猫一样的动物(比如老虎、豹子)”、猫步,我们和猫之间发生的一些有趣的故事、猫的一些特性等许多概念与图像,正是“猫”这个字让我们的想象力变得丰富起来。而我们的想象丰富到一个什么程度,就取决于我们的阅历与经验以及我们所掌握的与“猫”相关的知识了。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文字不会妨碍人想象力的发展,真正妨碍想象力发展的是人们死板的思维模式。既然如此,识字对宝宝来说就不是洪水猛兽。相反,引导好了,识字还可以帮助宝宝尽早学会自主阅读。这对于培养他的自学能力是非常有益处的。虽然最初,他们并不会把文字当成承载知识的载体,但是,随着他们生活经验越来越丰富,以及早期阅读活动的开展,他们会逐渐理解这些文字的含义,并且利用他识得的这些文字学会自主阅读。
我们发现,很多宝宝上学后之所以需要家长陪同写作业,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看不懂题意,而不是不会做题。如果宝宝具备了自主阅读的能力,他上学后就可以独立解决写作业的问题,自然就不会养成依赖家长的习惯,这对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能力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世界是多姿多彩的,你的宝贝也是多才多艺的,不同的才艺,不同的天性,会造就不同领域的杰出人才。爱识字的,就让他多看书,相信每个孩子都会在以后的人生中找到自己的坐标。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692491.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