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该怎样做才能促进孩子的发展,让孩子成为一个健康、快乐的人?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帮助孩子发展哪些能力,或者说什么是孩子的生存本领?在这个问题上,很多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误区。
我们来看这种现象:每年的九月份各高校开始报到的时候,大学的校园里总是浩浩荡荡地充满了来送孩子的“家长大军”。通常走在前面的是爸爸妈妈,可能还会有一些亲戚,每人手里拎着各种各样的包和生活用品,家庭队伍的最后那个唯一两手空空的人恰恰就是要入学的新生。据媒体报道,南方某著名高校5500多名新生报到,却有约2万名家长陪同。为此,学校调集了大量的校内和校外资源,提供了数千个床位,通宵开放餐厅、礼堂,宿管中心昼夜值班,多方联系校外的宾馆在校园内设点登记,校园里进进出出的接送大巴,里面坐满了家长……
这种现象的确很难解释清楚,二十来岁的年轻人来上学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跟班”?而且从这些年轻人的表情和神态来看,显然这种大包大揽是家长一贯的作风。孩子只是一个习惯了的接受者而已,接受父母和诸多亲戚无微不至的“热情”关怀。
我还遇到过很多这样的家长,当他来到学校给孩子分的宿舍以后,如果觉得宿舍的周边环境或者是铺位不是令他很满意,就会动用一切关系找到学校的领导要求换宿舍。家长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是想让孩子生活得好一点,但是,这样做的家长在这个过程中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就是家长在制造外部环境来适应自己的孩子,而真正培养一个孩子,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正是要培养他自己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作为一个家长,又能有多长的时间能保证自己永远都能为孩子创造外部环境呢?
从孩子一生下来,很多家长肯定会在心里默默地对自己说:“我一定要给孩子最好的环境,让他能够无忧无虑地生活,我一定要为他遮风挡雨,不让他受一点伤害。”其实,客观地说,社会环境不是以某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太多的呵护只会让孩子飞翔的翅膀更加单薄,而孩子却总有一天必须离开父母的保护去独自飞翔。
应该懂得,在现实社会生活当中,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取决于他适应生存环境和各种规则的能力,也就是说,他能不能适应他所面对的整个外部环境;取决于他能不能在挫折中不断端正成长发展的方向,当发生意外的时候是否有能力去应对。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703512.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