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讯周末到朋友家聚会,这位朋友5岁半的儿子为我们展示了他的特长:武术、长笛、唐诗。我们在对孩子报以热烈掌声、夸奖不已的同时,对朋友更多了几分羡慕:“这孩子真聪明,你们两口子在孩子身上没少费心思吧?”朋友很骄傲地说:“我就这么一个独苗苗,不能让他输在起跑线上。这时,朋友的妻子插话道:“想多学些东西只有充分利用上小学、中学前的这段时间。这两年,我的休息日几乎全搭给孩子了,陪他奔波于各个学习班,孩子辛苦我也很累。可看到其他家长跟我一样时,我就不敢放松。”
如今,社会上的各类补习班、辅导班、特长班如雨后春笋,部分托幼园所也相应地出现了小学化教学现象,开始成为了一条沉重的起跑线。在这条起跑线上,很多孩子过早地感受到了学业的压力,童年的快乐因此打了折扣。
孩子:出去玩是一种奖励
走访西宁地区多家幼儿园,记者发现,现如今五六岁的小朋友中,基本都有自己的特长和爱好。有的会吹会拉,有的能歌善舞,有的善书喜画……他们的才能让大人叹服,但他们忙得让大人心疼。很多小朋友除了在幼儿园的时间外,周末大都被舞蹈、美术、英语等兴趣班安排的满满当当。记者采访中问一名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你现在最想做什么?”时,他的回答却出人意料:“最想考试。因为考试取得名次后爸妈就可以奖励我出去玩了。”记者问这个班的几个孩子:“你们喜欢去兴趣班学习吗?”孩子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不喜欢。因为每个礼拜都得去,特别累”。
家长:决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赢在起跑线上”等思想的促使下,家长们似乎难抑揠苗助长的冲动。家住城东区的郑先生告诉记者,孩子今年6岁,在西宁市某幼儿园上大班。平时儿子全托在幼儿园,每周星期五将孩子接回家,星期六、星期天要送孩子去学英语和美术。当问到面对如此繁重的“学习”任务,6岁的孩子是否能吃得消时,郑先生表示,好玩是孩子的本性,但现在为了不让自己孩子输给同龄人,也只好这样做了,否则孩子进入小学后就会和其他小朋友有差距。记者问一位带着孩子去参加补习班的母亲时,她说,自己的孩子除学习双语外还参加了拉丁舞蹈的学习班,学习双语是为了孩子今后的学习打基础,参加拉丁舞蹈学习主要是锻炼孩子气质。
教育专家:孩子早期智力开发应首先保证持续发展
省教育厅的有关专家给记者打了个形象的比喻:过度开发就好像在高速路上行驶的汽车,超过一定的速度就容易翻车,很难保持平衡。“早期智力开发应保证孩子的可持续发展。”专家告诉记者,幼儿教育应该适当,符合孩子身心发育特点,否则,巨大的心理压力会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给他们蒙上一层阴影。
据了解,西宁市在园幼儿约47056名儿童,60%的儿童都在父母的带领下参加了兴趣班。以西宁市少年活动中心为例:上世纪80年代设4个兴趣班,一个班有20至30名学生,主要以培养和选拔人才为目的,那时不收费;目前的兴趣班已经非常普及,每年招生4期,每期都有3000多人报名,大多都是一些4到7岁的孩子,进入小学三年级以后的儿童就少了。
学前教育是不是学得越多越好?专家认为,学前教育过度往往以牺牲孩子的情感、社会性以及长远发展为代价,得不偿失,教育部门应该及早刹住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风气。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714511.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