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现在的家长基本上都是一个孩子,多数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生活在“421”模式的家庭中,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应该如何才能不让孩子做一个小霸王,学会分享呢?快来学习下吧!
薇薇是个内向文静的3岁小女孩儿,话语不多,喜欢一个人玩。在社区开展的游戏活动中,她经常会同时拿很多玩具,或用裙子兜着,或放在自己的周围。她常常大声“警告”企图拿她玩具的小孩,“这些都是我的!你不能拿走”。如果其他小朋友拿走了她的玩具,她就会追在后面,直到把玩具抢回来。如果薇薇和其他孩子因为玩具问题而闹起了别扭,薇薇妈妈就会把薇薇拉到一边,给她另一个玩具:“宝贝,乖,不要去理他们,你自己一个人玩”。
“这些都是我的”,“你们不准碰”,“你不能和别人玩,只能陪我一个人玩”……孩子总是喜欢“独霸”他所喜欢的东西。当孩子开始认识到“我”、“我的东西”“我要”的时候,你会发现很难从他手中骗取东西,他会把食物或者玩具紧紧地攥在自己的小手里,眼睛则非常警惕地盯着你,如果你试图忽视他的独占欲,他会嚎啕大哭以示抗议,弄得你不知所措。
根源一:一切以孩子为中心
“佳佳快来,看,你昨天说要买的加菲猫,外婆给你买来了,这三只都给你,让你一个人玩。”
现在家庭结构简单,独生子女就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宠着、疼着他们,爸爸妈妈也都是一切以孩子为中心,这让孩子往往只考虑到自己,一个人将好吃的、好玩的独占了,不会想到要孝敬长辈。只要稍不称心,他们就横地打滚哭闹。在家里称王称霸惯了,和伙伴交往的时候,也都以自己的需求为出发点,把最好的留给自己,把自己喜欢的先抢到手,拿到后就贴上自己专属的标签,不愿再拿出来分享。亲子网
对症下药:去娇去溺,全家共享
不要娇惯和溺爱孩子,家长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严是爱,惯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不要一切以孩子为中心,无限制、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任何需求,给予他特殊的地位。应该适当地让孩子明白他所得的不是理所应当的,而是大家因为爱他而给予他的。在日常生活中,要让孩子学会感恩和感谢,学会把自己喜欢的东西拿出来跟家人共享。当孩子学会了在他人给予他东西时表示感谢,那么独占心理和行为也就不会在孩子身上滋长。
根源二:缺乏同伴交往,不会分享
“我整天都待在家里,周围都没有小伙伴跟我玩,只有这些玩具陪我。”四岁的君君抱着一堆玩具,眼睛盯着电视。
没有兄弟姐妹的陪伴,也失去了街坊邻居的玩伴,孩子变得越来越孤独。父母又常常喜欢将竞争压力衍射到幼儿的发展上,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由爸爸妈妈陪着参加五花八门的兴趣班或者在家庭中接受早期教育。这都让孩子缺乏同伴交往,导致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他人感受,很少关心他人的需求,不能与同伴和睦相处,不会分享。
对症下药:同伴交往,学会分享
扩大孩子的同伴交往范围,确保幼儿有较多的玩伴。同伴交往对孩子的社会发展和个性成长至关重要。同伴范围有限,幼儿就很难学会与人分享,也体验不到合作和分享带来的快乐和成长。因此,爸爸妈妈应该给孩子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孩子与其他小朋友们一起玩,减少孩子在交往中的不安全感。可以让幼儿邀请小伙伴到家里一起玩,让孩子在同伴游戏交往中,变得大方得体,学会与人交往的技巧,养成孩子关爱他人、谦让友好的行为习惯。
根源三:孩子缺乏安全感
“在幼儿园里,小朋友都不跟我玩,爸爸妈妈也不在我身边,我一个人很害怕,只有这些玩具能陪我。”
在幼儿园里,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幼儿紧紧抓住属于他自己的东西不放,不愿与别人分享。这是因为幼儿离开父母,或者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周围都是陌生人)时,或者他受到同伴的欺负时,他在人际交往中感到害怕或者没有安全感,而熟悉的东西可以给他心理上的支持和安全感。在这种情况下,让他把自己赖以依靠的东西拿出来与别人分享,是任何一个孩子都无法接受的。亲子教育
对症下药:关爱幼儿,鼓励分享
当孩子因为缺乏安全感而喜欢独占玩具时,父母应该鼓励幼儿与同伴积极交往。让孩子知道,能给他安全感的不仅只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那些一起玩耍的小朋友们。当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玩得熟络起来以后,他那些不安全感也会渐渐消失,慢慢地,你会发现,孩子在愿意与其他孩子游戏的同时也喜欢和别的孩子一起分享了。当孩子表现出与他人分享的行为时,家长就应该及时鼓励表扬,让孩子感受分享的快乐,让孩子看到你们的肯定。
总结:想要孩子们学习分享,就要先使其懂得“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道理,学着从孩子的独占欲出发,帮助孩子建立更多的人生价值,希望以上的几点可有利的帮助父母教育好孩子!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722401.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