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每月预支200元(每天约合7块钱),讲好条件,这200元是一个月的零花钱,让孩子计算一下每天合多少钱零花?如果管不住自己,一个月还没有过完就提前花完了,对不起,剩下的时间要想有钱花自己想办法。向父母借也可以,不过必须打借条,从下个月的零花钱中扣除。这样做有利于约束孩子的行为,逐步养成理性花钱的习惯。
乱花钱原因:家长在孩子花钱方面过于随便,零花钱不限量,孩子逐渐养成了大手大脚、乱花钱的习惯了。
2解决方法:教孩子学理财。
给孩子单独开设一个银行账户—主要是针对孩子每年的压岁钱。告诉孩子,这可是一个能够让“钱生钱”的好办法。存活期利息少,存定期利息高,提前支取呢,会损失利息。想怎么存呢?由孩子说了算。再准备一个专门的笔记本,用来记录压岁钱的收支情况,总共收入多少,每一次支出的时间、钱数及用在了什么地方。这样做,一方面有利于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也有利于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乱花钱原因:孩子压岁钱太多,不懂得管理,不懂得钱的重要性
3解决方法:鼓励精神追求,孩子就不会乱花钱
如果父母经常用钱来满足孩子的各种欲望或作为奖励政策,不论遇到什么事都喜欢用钱摆平,家庭消费从不制订计划,当孩子手里有钱时,就会乱花钱。18岁以前的孩子对精神追求胜过对物质追求。当孩子的注意力和兴奋点都聚焦在求知和获取精神财富时,就没有时间去浪费钱,也不会随便乱花钱。
乱花钱原因:家长用零用钱刺激的办法鼓励孩子带来的坏影响
4解决方法:告诉孩子,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光给孩子讲道理不行,必须让孩子亲身体会钱来得不容易。比如美国人鼓励孩子自己卖旧玩具、打零工、摆小摊、搞小发明和创意挣钱,让孩子从小通过亲身体验学会珍惜财物,自食其力。
乱花钱原因:家长是做个体生意的,孩子很容易接触到钱,而且他知道了钱的好处--能买东西。家长常常带孩子逛超市作为亲子活动,这更是促进了孩子乱花钱的坏习惯的养成。
5解决方法:换位思考,同孩子一块购物让孩子当小大人。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领着孩子去超市购物或去市场买菜,把当天的购物费用,交孩子拿着,家长充当乱花钱的孩子,到超市故意看见什么要什么,买完后让孩子去结账付钱,并观察孩子的行为举止有什么变化。这种做法既有利于让孩子体谅父母,体会当家的难处,也有利于锻炼孩子的计算能力,从而慢慢改变乱花钱的坏习惯。
乱花钱原因:孩子不懂得钱的来之不易
6解决方法:帮孩子启动左脑,教孩子管理情绪
乱花钱和渴望购物是右脑的发散思维导致的行为,当孩子有了压岁钱,右脑会兴奋地想象可以买什么,这时要及时启动左脑的聚合思维教孩子管理:1.跟孩子一起探讨钱从哪里来。2.哪些东西不能买,为什么?3.当口袋里有100元钱,可以买10样东西时,该怎样做决定。当左脑接受这些信息知识和训练时,将自动编程保存,这个程序和相关知识信息,日后会自动跳上大脑的屏幕,帮助孩子管理欲望和情绪。
乱花钱原因:孩子在花钱上管不住自己,经不住诱惑
7解决孩子乱花钱问题的注意事项
1、在处理孩子乱花钱问题上,全家人一定要密切配合,否则将会前功尽弃。
2、爷爷奶奶大都娇惯孙子,有钱就给,要多少给多少,所以,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之间一定要沟通好。
3,家长给孩子做好勤俭节约的榜样
4,不要用物质刺激的办法鼓励孩子考出好成绩
5,让孩子远离“金钱优越感”
8怎样才能培养孩子储蓄的习惯
(1)储蓄优先
孩子和大人一样,都会把储蓄这件事延后再做,结果到最后才发现自己没钱可存了,所以帮助孩子在做其他事之前先把钱存起来。孩子长到3岁,爸爸妈妈便可以用家里的钱和他玩储蓄游戏。鼓励孩子将自己的积蓄存到家中的“银行”时,用孩子的名义开一个“账户”,让他有自己的“存折”,并妥善保管。到6岁时,应该让孩子理解,把钱存到银行里,不是银行把钱“拿走”了,而是把钱安全地存放起来,并使之有所增加。这样做有助于孩子养成储蓄的习惯。
(2)为特定的目标设定期限
如果孩子要存钱买一组电视游戏器配件,建议他找张那组配件的照片,然后在上面写上希望购买的日期。用磁铁把照片钉在冰箱门上或钉在他卧室的门上,让他能时时看到自己的目标。
(3)和孩子分享“骗自己存钱”的技巧
每周存下部分的零用钱;将所有在节日时收到的礼金都存起来;少花点钱在自己身上多做些额外的家事;在有时间把钱花掉之前先存起来;看电影时和朋友共吃一盒爆米花,而不要自己吃一整盒;尽量少放钱在口袋里。
(4)让孩子明白金钱得来不易
当孩子上小学一年级(或是幼儿园大班),第一次给他零用钱时,你就必须告诉他:那些钱是爸爸妈妈辛辛苦苦工作挣来的,要珍惜它,不要随便浪费掉,让孩子明白金钱得来不易。
(5)指导孩子合理地使用“零花钱”
可以制订一个计划,什么东西是必要的,急需的,应优先考虑。监督孩子零用钱的支出。随着年龄的增加,孩子有一些自己支配的零钱,但爸爸妈妈应予以指导和监督。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741653.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