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不能保证,自己做的事都是对的。孩子会做错事,大人会在教育孩子时做错事,起不到好的效果。怎么办呢?当事情的发展出现卡壳状态时,家长的思路要转弯,方法要转变,才会有事情的转机。
场景
晚上,儿子果果(近3岁)的外婆向我讲述了一件事。说果果白天看见大姑奶和姑爷爷从门口经过,当时手里拿着一根棍子,不知是有意跟大人逗着玩,还是无意出手,竟用棍子打了姑爷爷,而且打了两次。外婆赶紧要果果向姑爷爷道歉,但果果不从,不愿道歉。
妈妈听了很生气,但一直努力克制情绪,问果果:告诉妈妈,为什么会用棍子打姑爷爷?果果不语,继续盯着电视。果果,妈妈问你话呢,这么做对吗?果继续不语,还是盯着电视。这样做是不对的,果果,你知道吗?你打别人时,别人会疼,就像别人打你时,你也会疼一样。不信,我打你一个屁股看看。果果还是没有反应。妈妈此言一出,无法收回,巴掌重重地落在果果的屁股上。果果翻身趴在床单上,抹眼泪。孩子哭了,妈妈的心并不好受,妈妈也明白孩子不予理睬是因为电视干扰了孩子的注意力。可此时的妈妈,真的很无措,不知该如何处理。
转变
妈妈找准时机,与果果商量着上楼玩,果果一口答应了。果果在床上翻跟头,蹦蹦跳跳,忙得不亦乐乎。我随手拿起枕边的一本书《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在第二篇章讲到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的五个技巧。此刻我身处的境地,犯下的错,不正是因不懂如何鼓励孩子与自己沟通造成的吗?趁孩子玩得正欢,我简单翻看了五个技巧:①描述你所看到的,或者描述问题。②提示。③用简单的词语表达。④说出你的感受。⑤写便条。或许可以试试,我寻思着,心里轻松了很多,内心的希望再次燃起。
妈妈:果果,妈妈想跟你谈谈。(表情严肃,语气温柔。)
果果:嗯。(乖乖坐在我的身边。)
妈妈:听外婆说,你今天用棍子打姑爷爷了,是吗?(简单描述问题。)
果果:嗯。(果果低下了头,其实他已知错。)
妈妈:姑爷爷被你打了很疼,他当时很生气,是吗?(提示产生的后果。)
果果:他,他骂我了!(果果嘟囔着小嘴,为自己辩驳。)
妈妈:如果他真的骂你了,那是他的不对;今天,你打了他,这是你的不对。(此时不是判断孩子说的是否真实的时候。本想问他别人是怎么骂他的,转念一想,这不是深化了问题的存在吗?不管是真是假,告诉孩子骂人与打人都是不对的行为,而且骂与打不存在因果关系。)
妈妈:这样可以吗?明天,我们一起去对姑爷爷说'对不起',这样姑爷爷就不会责怪你了,你以后也可以继续到他家去玩。姑爷爷很喜欢跟你玩的,是不是?(果果点点头,从头至此都是默默地听着,耷拉的小脑袋是认错的信号。)
妈妈:最后,妈妈还想说一句话:对于这件事,妈妈很生气,妈妈不希望果果这么做,因为这样做是不对的。(避免长篇大论,言简意赅地说出自己的感受。)
睡觉时间到了,果果自己刷牙。熄灯后,我忍不住又唠叨了一遍,明天我们有件事要做哦,就是要跟姑爷爷说'对不起。'不对!果果抢着说,是跟他道歉。傻瓜,道歉就是对不起呀!
总结
1.安静的环境不仅有助于问题的讨论,更有助于引导孩子专注于问题。嘈杂的电视环境,让孩子无法集中注意力去聆听大人的话。妈妈起初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继续唠叨,这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将彼此的心情搞得更糟。换个环境,特别是在孩子心情好的时候,孩子容易听得进大人的话,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
2.简单地描述问题。描述一定要言简意赅,因为孩子心里很明白谁是谁非。大人切忌长篇大论地描述问题,强化问题的存在,否则孩子会产生厌烦情绪,甚至抵抗大人的说教。这是我常常会犯的错误,总上动不动以说教的方式大篇幅地讲述道理给孩子听,却起反作用。
3.用简单的词语表达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感受。简单地描述问题,简单地表达看法,简单地说出感受,相信孩子会明白其中的道理。当我说我很生气他这样做时,他低下了头;当我问他这样做对不对时,他的回答是否定的。这说明,他心里很明白对错。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746972.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