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虎妈”专题
父母不能代替孩子成长
-深圳市龙岗区盛平小学 蒋小平
当孩子呱呱坠地,父母的最大愿望就是祈求孩子健康。当这个愿望达成后,父母的期待与日俱增,期待孩子健康美丽,比其他孩子更聪明、更优秀。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父母会对孩子严格要求,让其上各种各样的兴趣班。一旦孩子学不会或者没有达到要求,父母便会惩罚他,比如不让孩子吃饭,取消休息时间等。
每当这个时候,我最想说的就是,请父母们不要那么贪婪、那么功利。请你们在“健康”这个词上停下来,倾听一下孩子的心声。教育孩子能否少点功利心?这不是一个口号,而是一个真诚的规劝。如果父母能让孩子做真实的自己,不让孩子整天像赶场子一样,孩子并非不能成功。真正的教育,是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其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无畏的探索精神。可现实中,很多父母、老师并不知道或者知道却做不到这一点。
教育是爱的事业。在我看来,最好的教育是顺应孩子天性的教育,父母要做的是陪伴而不是代替孩子自信地走向未来。
别再炫耀自己的孩子了
-河南洛阳市孟津县常袋中学 席延飞
不论是“赏识教育”提倡者周弘,还是认为“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尹建莉,以及“狼爸”萧百佑,我们似乎总在炫耀自己的孩子。好像只有自己的孩子上了一流大学,就有了“指点江山”的资本。其实,某种教育方法是否科学,不能只看个案,制约因素有很多。如果这几个孩子没有如此的“成就”,这几位家长是否也会写一本“我做父母的失败经历”之类的书,以总结一下教训呢?
实际上,炫耀是一种劣根性,类似于“夸富”。我有个同学在教研室当教研员,儿子上四年级,外语成绩不好,妻子老埋怨他,“你咋还有脸去指导别人教学呢,先把你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再说!”我的爱人也常这样说。的确,孩子是自己的资本,但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哈佛女孩”,孩子的身心健康最重要。面对孩子的未来,每个父母都该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
给孩子最优秀的童书
这个版面对全国很多如我一样的教师可谓一种“扫盲”教育,因为我不知道世界还有一个专门为儿童设立的图书节,这可是孩子们在春天里第一个节日。记得当时看了特刊后,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在想怎么庆祝孩子们的这一节日?我用心想了两个方案。一是举行了一次特别的班队会,让每个孩子选自己最好的书和同学交换、分享。二是开展一次主题为“书籍对你意味着什么”的分享活动,以唤醒和加深孩子们对阅读的热爱。结果孩子们都写出了书对自己的影响和自己对书的热爱。言辞恳切、真挚。我真不知道孩子们有那么丰富的思想。
东风不择木,吹煦长未已。愿好书的种子,能在孩子们的心中扎根、萌芽、抽穗、结果……
??山东威海市塔山小学 夏凌燕
阅读不能过于技术化
学生阅读是为了什么?许多人认为是为了应付考试。透过PISA,终于明白,阅读不仅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生活,因为PISA侧重的是学生面向未来的基础能力。学会通过所阅读的信息解决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问题,这是当今阅读教育所欠缺的。
我们很多时候只是纸上谈兵,重视所谓归纳技巧,忽视真正实践应用,丢失了阅读的根本,于是培养出的大学生只会读死书,没有动手能力,甚至连基本的生活技能都不具备,这样的大学生又有何用?难怪读书无用论开始抬头!要想走出这个怪圈,PISA应该是一个好的选择,它应成为我们语文教育改革的方向。只有这样,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才能成为可能,陶行知的生活化思想才可能真正落实。
??江苏南京市浦口区河西中学 管福泉
让红色经典浸润校园
提起红色经典,不少读者脑海中会浮现出大义凛然的江姐、青春飞扬的林道静以及活泼可爱的“小萝卜头”等众多人物形象。多少年来,《红岩》、《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激情四射的红色经典感染、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流行文化对校园、社会的冲击很大,红色经典渐渐淡出了当代青少年的阅读视线。
应该说,红色经典作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作品,蕴含了坚定信仰、献身精神等核心价值,恰恰是对当下社会种种人文精神缺失的一种珍贵补充。从现实角度讲,红色经典不应成为尘封的记忆,学校也应加大对红色经典的倡导。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张玉鹏
名师读书是无声的引领
读完整版文章,我深感到名师的读书故事,像灯塔一样照亮教师前行的路,也引领教师走进阅读的世界。王栋生是个喜爱读书的人,一个独立思考的人。退休之后,虽然目力严重受损,但依然看书写作。可见,喜爱读书之于他,不是外力强加,而是一种强烈的内在需要。
他的著作无不告诉我们,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最应该学会独立思考,而不应盲从,唯此才会守护自己的尊严,敢于担当教育责任。试想,一个灵魂缺席的教师到底能走多远,能说出充满哲学意味的话语吗?其实,像王栋生一样,程红兵、华应龙、窦桂梅等名师的读书故事也都道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阅读,不仅让教师的内心更丰富,也让教师走上专业发展之路。
??天津市天津中学 吴奇
童年诵读应是美好的记忆
我很赞同该版《儿童不能跪着读经》一文中的观点。儿童的诵读应该是“有我”的诵读,应该在诵读中享受阅读的喜悦,享受生命的成长。换句话说,读不读经并不重要,关键是读什么、怎么读。其实,不管是现代童谣“我的好妈妈,下班回到家”,还是古代经典“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都可以作为不错的诵读内容。儿童读经,忌讳通篇诵读,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节选适合现代儿童的章节。另外,诵读的方法应该是在玩中学,在玩中诵读,这样经典会深深印在孩子脑海,长久滋润人的心灵,甚至年老时也能脱口而出。
童年诵读的记忆应该是美好的、金色的。童年诵读应充满欢笑和游戏,亲情和友爱,五彩斑斓。而我们的努力就是让孩子享受童年的温情、语言的魅力、成长的乐趣。
??河北省涿州市双塔中学 季海峰
加快教育改革应对留学潮
如今的留学潮,的确呈现出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在深圳,许多家庭的子女在大学阶段选择到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地的大学学习,也有小部分人在高中阶段就将孩子送入国外一流的中学就读。对于中国而言,能够花费高额的学费、供子女外出留学的是少数,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国外先进的教育观念,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其实,我国的教育改革早已开始,在深圳创办的南方科技大学就是一个尝试。然而,这种教育改革由于诸多问题可谓步履维艰。如果在中国境内可以受到像国外一样的教育,相信许多家长将不会再首选让孩子千里迢迢外出留学。而做到这一点,还需突破许多障碍。
??深圳市福田区荔轩小学 蒋秀华
回应“小学语文教材”系列
给孩子充满童趣的真语文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张湾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 沈勇
语文教材的重要性诚如傅国涌先生所言:语文教材特别是小学语文教材是一个人养成文明素养的底线。语文教材是“百科之母”,课文是语文教材的核心和文本基础。小学语文教材所存在的种种问题,作为教材的编写者们难辞其咎。我很想听听被声讨方??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者们就此问题的回应,但他们似乎不接招。转念一想,也不能全怪他们。他们无法挣脱意识形态的桎梏,抗拒国家意志。他们也是身不由己啊!
人云亦云的批判容易,如何为百病缠身的小学语文教材开出诊治的良方却不是一件易事。在目前尚无可以取代小学语文教材的新教材的现状下,作为小学教师,我们只能尽可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教材对学生的“毒害”降低到最小限度。同时,像朱自强教授所提倡的,引导学生开展大量的课外阅读,让学生读到原汁原味、没有经过“阉割”和篡改的文质兼美的作品,以弥补课堂教学的缺憾。
实现儿童本位任重道远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高照小学 徐如松
10多年来,小学语文教材始终处在风口浪尖上,对语文教材的臧否一直没有停止过。2011年2月,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推出朱自强教授的“小学语文引发的思考”系列文章,倡导小学语文教材的儿童本位。
小学语文教材要不要改革?如何改革?改革的方向和原则是什么?朱自强教授给予了正面回答,即小学语文教材要以儿童为本位,增加儿童小说、故事;入选的名家名篇编者不得删改,要保持作品的原汁原味……应该说,这些理念本身不错,但教材的编写不是仅仅这些理念就能够支撑的:如何完成3000个汉字的教学任务,如何实现以读促思、读写结合、文以载道?另外,还有一个现象也不容忽视:眼下批判现行教材的大都是义务教育学校之外的人士,且以作家、编辑居多,而一线语文骨干教师包括名师、特级教师,反而较少发出“救救语文”的呼声,这是颇为耐人寻味的。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899461.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