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在家上学:离经叛道or创新-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家庭教育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选择在家上学,曾是一种无奈,如今却成为一些家庭的主动选择。既有苍山学校、日日新学堂等这样的私塾式教育,也有郑渊洁这样的家塾教育,还有日益壮大的微型学校。这样的教育模式是否成功?是离经叛道还是创新之举?脱离公办教育是否违法……

  一系列“在家上学”问题的发生,就这样摆在教育领域探索者面前。

  对传统教育的逃避?

  选择“在家上学”的人越来越多,这是为什么?

  《在家上学叛离学校教育》的作者李新玲告诉记者,有些孩子并非在学校上学不适应、不愉快,而是他们的家长认为,学校教育不能达到自己对孩子的要求,不能让孩子成为他们心目中的样子,于是选择“在家上学”。

  袁鸿林是国内“在家上学”的先行者。他曾在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读书,在高校教了一段时间书以后下海经商。女儿曾经去幼儿园上过一年学,在这一年中,她表现出极度的不适应,不愿去幼儿园,还经常生病。于是袁鸿林便把女儿接回家,利用自己的有利条件对她进行教育。

  而在去年底,一个名为“在家上学联盟”网站的出现,吸引了很多家长的眼球。网站的创办者叫徐雪金,他不满足现行学校教育的现状,“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合一”这些陶行知的教育理念成为他在这个网站上所倡导的口号。

  徐雪金学理工出身,他总觉得自己从小到大都是被埋在题海战术中,为了考试和分数没有时间看自己想看的书。他很关注教育,发现自己毕业几十年后,中国教育没有多大改善,孩子们压力反而比过去更大。

  他一般对外这样介绍自己:我是一个妇男,带着自己的两个孩子和一个外甥在家上学。大女儿7岁,不上小学;3岁的小儿子和4岁的外甥,不上幼儿园。他让孩子买菜,让他们在买菜的过程中了解钱的种类、数量、换算等概念,他尊重孩子的兴趣和天分,舞蹈、画画想学什么学什么。

  有人把“在家上学”与封闭等同起来,但徐雪金却不这样认为,他会让孩子在放学后和同龄小伙伴一起玩。“如果传统教育没什么改进,我相信越来越多的家庭会选择让孩子在家上学。”

  他不认为两种形式是对立的,主要不想让孩子个性受压抑,如果一个孩子在学校明显不适应就可以考虑在家上学,如果不喜欢在家上学了,他希望“在家上学”的孩子家长能通过网络平台即时沟通,讨论在家上学的可行性。

  广东星光学校的创办人姚泳光,则是为了追求公办学校无法实现的教育理想,“我亲历应试教育18年,实在是想改变一下。”

  “差异性的发展”,是支持者们认为“在家上学”带给孩子的最重要的益处。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康健表示,“在家上学”作为现代教育的探索,给了学校制度之外的选择。教育必须要突破“我们认为社会需要,我就要给你什么,你就要接受什么”的思维。任何一种单一的教育形式都无法满足一个孩子成长的全面需要。没有人能够知道一个孩子到底需要多少的东西,也无法提供给他所有教育的类型。教育必须是多样化的,就像吃东西,吃的品种越多对身体才越有益。

  尚存合法性的问题

  值得深思的是,让孩子选择在家上学的家长均受过高等教育,大部分毕业于名校。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与人类发展系主任刘云杉认为,当前选择在公立学校外进行自己教育尝试的家长更多的是高收入者,他们对教育权利的再理解决定了他们的行为,这是中国日益壮大的社会力量在教育权利上的表达。

  “'在家上学'的孩子与在公立学校的孩子们区别不大,但是与家长的教育背景、视野、职业、家庭收入等有关系。”李新玲表示,“在家上学”的实践者确实需要一定的家庭经济保障,但并非需要花费巨额的学费。

  “在家上学”不存在合理性的问题,而存在合法性的问题。自“在家上学”出现以来,其合法地位问题一直饱受争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凡满6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都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必须使适龄的子女或者被监护人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因疾病或者特殊情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免予入学的,由儿童、少年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提出申请,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

  《义务教育法》要求孩子到学校接受义务教育,源于此,不合法就成了“在家上学”首先要面对的问题。随之而来的,就是与传统学校教育的对接问题,“体制外”的孩子如果要参加中考高考,学籍又是一个大问题。

  在一些国家,“在家上学”刚出现时也饱受争议,随后获得认可。自1993年起,美国各州先后通过了父母自教自养的法案,确立了“在家上学”的合法地位。加之其家校联合机制的成熟,“在家上学”与公立学校之间形成了很好的对接:“在家上学”的孩子随时进入公立或私立学校继续学习,而公立学校的设施也向“在家上学”的孩子开放。

  刘云杉说,“在家上学”最为理想的设计,应该是生命教育、情感教育和生活教育的结合。家长也好,社会也好,有充分的教育表达权,在家学习应该学什么,如何学,也需要谨慎面对。“在家上学”应该和制度化学校特征互为补充,而不是替代式的非制度化教育,这样才能有一个更为良性的发展。她表示,好的教育,不是看跑得最快的群体获得了什么,而是应该关注那些跑得最慢的人在学校里是不是感到自在,是不是被尊重,是不是有所成长。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941913.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