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次回来,多备几个笑话嘛,住校的时候可以用这一招跟同学打好交道。”Norton是同学聚会中的“活泼男”,原本已考取上戏附中,因家人有送他出国并移民的想法,就转读国际班,明年可能到英国或加拿大、澳大利亚深造,往传媒、公关方面发展。“我并不担心出去以后可能遇到的麻烦。”
Norton想法比较多的,倒是针对国内如今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国际学校。“现在国际学校变成了产业,许多学校只看重利益而不关注教育质量,各个城市撒网开店,给钱就进。”遇到负责任的授课老师是幸运,否则就修行在自身了。他举例,自己所在年级的一个英国老师先前没有教育经验,只是在大企业任过职,结果被请来担任英语教研组长,学生和家长都很不满意。
毕竟相对于普通高中,国际学校一学年约10万元的学费是昂贵的(还不包括餐费、校服、游学等杂费),学无所获会让这些孩子心生负罪感——“不差钱”的二代们另当别论。
中国教育在线公布的《2011年出国留学趋势调查报告》显示,2006年—2010年,中国留学生的重点已经从去读研究生转移到了去读本科,并且,去国外读高中的比例在逐渐扩大——在计划出国留学的学生学历层次方面,本科生占62%,其次是高中生22.6%,研究生有近10%。
“留学生低龄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内开设了大量的国际高中。”戴光辉,剑桥国际教育课程本土元老级人物,2003年始就职于深圳国际交流学院,现在上海虹口区某重点中学新创办的剑桥国际教育中心任行政总监。他介绍,2002年,中国第一家剑桥国际高中在哈尔滨成立,2003年的时候只增加了几家,到今年,约有125家剑桥国际教育中心以和普通高中合作的形式在各地铺开,其中上海就有十几家;而全国通过各种方式成立的国际学校有3000多家——这一现象也反映了旺盛的市场需求。
“以前有不少学生是因为在国内学习成绩差,才考虑出去读。现在不少是对国内现行教育制度不满意,想换一个更好的环境。”这所新学校的投资人张恒是英国海归,具有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博士学位的他对数字相当敏感。他指出,“近两年来,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中,放弃高考选择留学出国的学生,以每年约20%左右的速度递增。低龄学生留学在留学市场中占的分量在逐渐加重。美、英仍是主流目的地,另外通过中介前往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的人数也在逐年上升。”国家教育部公布的数据表明,2010年因出国留学而放弃高考的学生近20万,占弃考总人数的21.1%。今年,上外附中250名应届生中,只有10人在无任何加分的情况下参加高考、其余不是保送就是出国,被称为“神一样的学校”。
对于一些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青春期孩子来说,直接出国去读高中容易出现学业或心理问题,因此用国际教材授课的国际学校可算是一个理想的过渡平台,相对早期,如今家长陪读的现象也少了。但是当开设国际学校变成一种时髦,师资力量难以跟进,业内教学质量良莠不齐也就可想而知。戴光辉和张恒指出,目前国内大量国际班还是以应试为主的培训班,较少帮助学生培养相适应的文化观和价值观,以至于学生到了国外表现出集体意识较差等弊病;其次,学校只看升校率而忽略为学生的长期发展规划考虑,课程设置较乱,需要进一步规范。
“一个班20—24个学生,一学年所有费用要12万,教师的工资又并不像外人想象的那么高,你说盈利的空间有多大啊!”刘雯在与公立学校合作的A-Level国际课程班教授英语,四年里换了两所学校。她毫不避讳地告诉记者:“如果主管部门不整肃行业,换点懂教育的人来管理国际课程班,它就是一个利用公立教育资源、打着国际教育名号、实际是出国培训的暴利行业。”
国外学校勤招生
中国国内的国际课程受热捧,国外的高中也被中国申请者的热情“挑动”起来。
康涅狄格州私立寄宿制高中霍奇基斯中学(Hotchkiss School)的一位招生老师称,每年来自中国的学生申请数量以至少20%的比例递增。2005/2006学年,位于马萨诸塞州的著名高中迪尔菲尔德(Deerfield Academy)大约只收到20份的中国大陆生申请,而到了2011/2012学年,申请数猛增到200份以上。
位于宾夕法尼亚州郊区的怀俄明高中的招生主任大卫·达米科认为,大多数来自中国的申请书都是留学机构炮制的,这使学校很难看清学生的能力。这也是诸多大学面临的甄选难题。
在美国,四年制的私立高中学费平均为20万美元,公立学校是免费的。美国《商业内参》写道,大多数美国家长不选择私立学校是因为其费用昂贵,而中国家长反而青睐私立学校,是因为把它们视为通向常春藤联盟的桥梁。名校的社交资源、人脉也是被他们看好的一个优势。
美国波士顿教育和专业发展中心总裁徐罡曾在博客中写道,2011年暑假,“美国麻州(编者注:马萨诸塞州)有几所私立寄宿高中,几乎每天都有一巴士的中国学生和家长前来参观学校。波士顿周围的高中,每个学校每年只招5名左右中国学生,其中1到2个名额用于人已经在美国的转学生或初中申请高中的学生,往往有30到70名托福和SSAT成绩合格的中国学生竞争3到4个名额。申请美国私立寄宿高中要面试,有的麻州中学,中国学生已经预约不到10月底的面试时间。”
美国的媒体也注意到了中国学生超越印度留学生蜂拥而至的现象。《大西洋月刊》认为,中国留学生激增的驱动力是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中产阶层的崛起,同时也反映了家长们矛盾复杂的心态:雄心壮志和国际视野。他们相信中国的未来,却又对现在的状况有所顾忌;他们相信留学经历能使其在中国占据不败之地,却又被新鲜的事物弄得眼花缭乱;他们希望紧随最新的潮流以确保未来,却很有可能希望落空。
7月31日,胡润研究院和群邑智库联合发布了《2012胡润财富报告》,发现85%的千万富豪会考虑将孩子送出国留学,在亿万富豪中更是高达90%,且认为高中是最合适的出国留学时机。美国、英国、加拿大是最热门的选择。于此同时,子女教育与移民是海外投资的两大主要目的,基于方便移民、以房养学、较低价格和永久产权等考虑,海外置产的趋势火热。
许多美国私立学校也抓住市场机遇,开始来中国大陆招生。拥有大约300所成员学校的美国寄宿中学协会与一家中国教育中介合作,每年在北京和上海组织学校园游会。也有一些竞争力较低的私立中学依靠中国的教育机构扩大影响力,吸引中国留学生。
18岁的曾淇嘉今年9月就要到英国杜伦大学读书。其母亲曾在大学工作,有机会考察过一些英国大学,但之前没考虑要将儿子送出国。直到有一次曾淇嘉听了一个剑桥大学老师的推介演讲,深感启发,加上曾的父母周围朋友有很多动着送孩子留学的念头,他们也就着手操办起来。
“他自己可会弄了,和不少已经在英国的同学传递信息、讨教经验。现在兴奋得不得了,恨不得马上就走。”曾母希望儿子能将学位读到硕士或博士,然后至少在国外攒够五年工作经验,再决定是否回国。“我们也是工薪阶层,为了让他读书卖掉了一套房子。他的本科四年我们会全额投资,但说好到了硕士阶段,他自己要承担一半。”
不求最好,但求合适
在与多位家长的交谈中,记者发现,他们多是高知、高管家庭,或在外企工作,或有出国经历视野开阔。他们不希望孩子在国内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方式才换来一个应试教育的结果,而牺牲了自己的个性和创造力。在短期内制度难以扭转的情况下,国外的综合素质培养或许能提供更多机会。
正在办理移民手续的Norton的父亲说,他朋友圈子中,90%已经把孩子送出去读书了。他们十几个朋友聚会时,也经常讨论孩子留学的事情。“要不是考虑到男生独立性的养成晚于女生,在他初三的时候我就想送他出国。”从事设计工作的Norton父亲也听朋友讲起过,孩子太小出国,状况不理想的例子。“现在想想,可能高一在国内读、到了高二或高三时候出国时机更加合适。”他为儿子读本科准备了150万。“国外教育资源好,就业难,将来在哪里工作,还是看情况吧。”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983743.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