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比较
孩子在成人的世界里,磕磕碰碰地成长。美国的父母,是否都像育儿专家一样懂行?显然也是,她们也是边带孩子边学,在与孩子的冲突中,磨砺成合格的父母。
我们观察美国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明显感受到美国的孩子更加独立。一岁多的孩子,可以自己吃饭了,大人在一旁自己吃饭,对孩子把食物掉在餐盘外也不闻不问。孩子吃好了,自己把餐盘放到洗水池里,然后去玩了。
欧美的父母已意识到:“孩子不是大人的附属物”,“只有依靠孩子自身的体验才能获得生活知识”,“孩子需要得到尊重”,“在享有自由的环境中,孩子才能释放学习的潜能”。
孩子的独立思考来自何方?
中国的义务教育给了孩子们平等学习的机会,但背答案的选拔模式,却是抹杀独立思考能力的,只有标准答案,不允许有另一种解读。这种教育文化的结果,培养出的人才,是复制性人才,而非创造性人才。
尽管考试制度值得商榷,但却给普通百姓通过上学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实际上社会上层,多数都出于普通、甚至贫寒家庭,这些出身普通的孩子,比大富大贵的孩子,学习更加努力,成绩更好,更能胜任好职位,有更好的社会担当。
我们从“草根英雄”的人生经历去看,尽管他们也是应试教育出来的,但是身上保留了独立思考的习惯,这往往是父母管得少,在学校之处,独立思考的树苗没有遭受摧残。父母忙于生计,没有足够精力管孩子,这种父母的“遗憾”,却成了孩子的“幸运”。
每天三小时独立学习时间
这种独立学习时间,是怎样的呢?
孩子做一件事,通常需要工作周期,因此,每天给孩子3个小时连续不断的时间静下来做事。大人不必陪伴在旁边,而是信任孩子,让孩子自己做;按照孩子自己的目标与进度。孩子这阶段兴趣做什么,也就表现了他的学习需求;父母提供材料,教具、玩具创造学习的环境,这叫“有准备的环境”。当孩子遇到困难,父母可以提供示范,之后还由孩子自己解决;不随意批评,对孩子最好的激励,是他自己解决问题,获得成长,而非为了你的表扬。独立思考,是孩子安心做事后,所形成的人格与习惯。做事,是在学习与解决问题,伴随着思考;独立的空间与充足的时间,能深入与连贯地思考。孩子在0-3岁过程中,是最佳养成独立思考的人生阶段,如果孩子没有被满足,会变得叛逆与浮躁;3-6岁是后续自我塑造与稳固的阶段,如果孩子没有被满足,就在整个人生中会形成缺陷,小学、中学与大学的教育,都很难弥补。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988461.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