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引导和鼓励。我觉得,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与爸爸妈妈对孩子的教育最大的差异就在于如何看待孩子的好奇心。一般而言,长辈对小孩大都过多地按照自己年龄段的意识和人生经验来教育,而父母亲大都能从鼓励孩子的好奇心出发,注重培养孩子的探索意识。最简单的例子,小孩摔倒在地,长辈们是急不可待地跑过去,扶起来,甚至还要在地上踩几下,“怎么搞的,居然把我们的宝宝摔倒了。”而作为父母亲,则从鼓励的角度出发,要求孩子自己站起来,以培养其自主的意识和能力。所以,我们觉得,对孩子的教育不要以自己的经验去提前预告他事情发展的结果(当然,危险动作除外),而要鼓励孩子去探索答案。比如,晚上把孩子带回家,他对整幢楼的灯光很好奇,问,“爸爸,为什么有些家灯是亮的,但有些家却是灭的呢?”这时候,我们一般不直接回答,而是反问他“佳乐动动小脑筋,想想为什么呢,而且,你至少要想出五个答案?”这样以来,孩子就会按照他的想象作出相关答案,你在此基础上再给予补充。久而久之,孩子独立思考能力就会加强。所以,我们觉得,作为家长,重在培养孩子的思维过程,而不是一味地告知结果。同样的,生活的自理能力也通过类似的过程培养出来,通过过程,不断丰富孩子的知识,让他对自己探究的知识有一种成就感和喜悦感,就能增强其自信心,努力把每件事办好。
二是激励。我们认为,激励在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其中,口号锻炼是必不可少。小时候,我记得自己每天都是早起,一直到现在,都保持了早起锻炼的习惯,这其中,我的母亲对我的儿时教育让我终身难忘。我记得寒冬腊月的时候,六点多,当我还想睡懒觉时,妈妈就会鼓励我“下定决心,排除万难!”我就会从床上一跃而起。今天,我的事业和生活的发展都蛮好,多年来,都是靠着这条口号排除困难,战胜自己!所以,我们相当重视对孩子的口号教育。经常激励他,“我们数‘一、二、三'你就要把事情完成”“小朋友,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以前,佳乐做事拖拉,通过“一、二、三”的口号教育后,在家里,他大都能在我们数到“三”前把事情完成,包括自己起床穿衣。激励的另一方面,要给孩子有一个参照,鼓励孩子的竞争意识,经常要与爸爸妈妈比赛,他往往会很勇敢,也特别的自觉和有成就感。
所以,我们觉得,引导和鼓励必不可少,但精神的激励也相当重要,特别是它能克服和战胜困难,也最终战胜自己。所以,作为家长,不能就事论事,而是要培养他一个良好的心态和克服惰性的意识,这点尤为重要。
三是榜样。在家中,孩子以爸妈和长辈为榜样,你要求孩子做到的,首先自己要以身作则。我们工作挺忙,但都是尽量挤时间陪孩子,幼儿园也有不少这样的好爸爸,好妈妈。现在社会,特别是象我们这样年龄段的爸爸妈妈,工作压力重,交际应酬多,但大人在自己事业发展的同时,千万不要忽略孩子的需求。特别是作为爸爸,教育孩子的责任更为重要。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非常敬重自己的父亲,所以,作为爸爸,事业固然重要,但对孩子的这份需求不能不顾及。就拿佳乐来说,他很喜欢爸爸,爸爸出差时,我都坚持每晚自己带孩子,培养亲情,培养他的爽直与坚强。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妈妈固然辛苦,但爸爸也绝不能袖手旁观。
我们觉得,对孩子要引导、要鼓励、要激励、要表率,各方面都是缺一不可,虽然孩子将来的发展受环境和他自己悟性的影响,成不成材也是另外一回事,但父母应尽到自己的责任,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将会使孩子终身受益。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990347.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