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部分学生上课,有个特别坏的习惯。看了题干之后知道老师要讲,然后看完题也不思考开始干等着,等到授课老师讲答案时拿起笔把答案记下来,然后收工关电脑。
没有思考的过程,就不懂做题过程中会有什么困难,这个困难是自己做题的困难,自己做才能发现。海边老师根据经验会点出一部分误区,但学生如果思考过,听到海边老师的讲解才会恍然大悟,印象深刻。
有时候,回家翻看记下的答案,自己都忘了当时海边老师怎么讲的。为什么?因为自己当时没思考,所以印象不深刻。
这种课堂上不思考干等记答案的同学,元泉命名为“干等流”。
“干等流”的本质
买椟还珠。既然知道买珍珠的时候只要盒子是不对的,愚蠢的,那么我们有必要反省自己的“干等流”行为是否本质上也是买椟还珠。
来海边上课是学知识的,知识应当是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部分(海边老师通过例题展示和练习这些规律),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思路和规律,如果不思考,就不能把握其中的思路和规律,纵然海边老师讲解,我们查找不到自己的误区,下次做题还会错;更为关键的是,我们对老师的讲解印象不深刻。
来了,记下例题答案,讲义上记得满满的,颇有成就感的样子,但知识都学会了吗?似乎不是。记满答案的讲义只是自己心灵的安慰而已。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皆干等之故也。
答案抄回家,思路和规律留给老师。
买椟还珠,是之也。
辨别“干等流”
一、从考试成绩中,可以看出端倪。因为“干等流”缺乏举一反三的本领,只能就题论题,甚至讲过的例题和练习经常忘记。
二、从课堂提问中,可以发现干等。因为自己不思考,被海边老师提问起来往往没有任何意见或观点——而老师明白,这个题目并不难。如果题目难导致学生答不上来,老师自然知道答不上来的原因不是干等。
三、从学生问问题的水平可以看出学生的水平。问问题,证明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深度,就是思考的深度。优秀生的共同特征有这样一条,喜欢问问题。
以上三方面,可知“干等流”。
杜绝“干等流”
一、让学生自知这是问题。很多学生干等而自乐,不知问题之深也。倘或明白自己干等的危害,部分同学会幡然醒悟。
二、培养良好听课习惯。紧紧跟住海边老师的思路,享受思考和辩论的喜悦,在观点碰撞后老师和同学都有收获。好的听课习惯直接屏蔽了干等。
三、教师旁敲侧击,多设计一些引导提问。教师在课堂上对干等流要保持足够的关注和警惕,使得学生不敢在自己课堂上干等。
同学们,学习是自己的事,最根本的摆脱干等的方法还是靠自己。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hongkao/608449.html
相关阅读:备考指导:中考语文六大得分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