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教授认为,一个高中毕业生如果直接学管理,他是学不懂的,容易“走火入魔”,以为他学的那套管理理论能用之四海而皆准。一旦真正到企业里工作,他就会碰许多钉子。拿到MBA只能说明他对于所有的管理学理论知识都懂得了,但是真正到了企业里行不行还很难说。所以学管理的学生不仅一定要具备高素质,最好事前还要有两年以上的实际工作经验,效果才有可能好一些。
管理类本科专业的毕业生从前几年的俏销到现在的严重滞销,这不仅由于工程管理专业招生规模过大,也由于不少管理专业毕业生实际工作能力偏低,使接收单位大失所望。从美国MBA招生与培养情况来看,MBA重点是对已经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进行再教育,要求报考者有三至五年以上工作经历。因此,许多MBA专业学生都是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中年人,而且是带着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来学,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自然能收到较好效果。
高中毕业生直接上大学学管理的最大弊端在于他(她)没有在企业呆过一天,对企业一无所知,毫无实践经验。在大学空学四年管理理论,无法真正掌握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精髓,更谈不上灵活运用。管理与技术、生产是不分家的,可没有在企业呆过的学生,一不懂技术,二不懂生产,更谈不上成为优秀的管理者。
我国普通高校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建立管理专业以来,在20多年时间里培养了几百万管理专业毕业生,人数很多,效果却很不理想。他们中能真正成为大企业一把手的并不多,中国目前著名企业家队伍中,很难有他们的身影,这足见我们的高等管理教育是失败的。 2005年,普通高校管理专业新生录取额竟高达45万人,而工科录取额才100万。每10位在校生中就有一位学管理,社会哪容纳得了这么多一不懂技术、二不懂生产的“管理人才”?本来普通高校管理专业大量从应届高中生中直接招生就不妥,而他们在大学空学四年管理理论后直接去考管理专业研究生就更不妥,因为他们毫无实践经验。同时,不少选择管理专业的学生只是为了追逐热门,他们自身并不适合读管理专业,如再继续攻读管理专业研究生更是错上加错。
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曾提出:“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企业家,成功的企业家65%~70%的成分是天生的。”于是我们的脑海中不由得会浮出这样一个古老而又一直没有令人满意答案的问题:“企业家是否是天生的?”台湾的“经营之神”王永庆曾对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凭借《竞争优势》与《竞争战略》而闻名全球商界)说:“你写的东西好看而无用。” 并自认为对企业战略的把握早已炉火纯青、出神入化。
中欧国际商学院院长刘吉认为:“企业家是天生的,教育就是开发他们的天赋。企业家要有高智商、高情商;企业家还要有高胆商,即有胆量,敢于冒险。”
清华大学MBA项目负责人杨斌博士也持有类似的观点:“我们更加看重有丰富管理经验和管理潜能的人,我们更愿意培养那些有管理天赋的人。”
首页 上一页 第1页 共2页 下一页 尾页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huanye/jiedu/162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