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考场作文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考场作文的诸多问题中,对很多考生而言,最根本的问题常常是“没的可写”。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材料无技巧可以成文,无材料空有技巧也难出佳作。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来看,经常出现的问题有:

①无材料——以讲道理代替引材料,有“码字儿”之嫌;

②材料陈旧——以常识性的“纸材料”为主,缺乏鲜活、有力度的“金材料”;

③材料单调——所采用的均为同一角度、同一层面、相同色彩的材料,缺乏变化。

【阅卷心得】

文章主体——材料新颖,感情真挚

事实上,阅卷者对文章的主体会采取扫描方式,不会细嚼慢咽的品析。一般情况下,阅卷者粗线条地看文章是否符合题意,文章思路是否清晰,中心是否突出,文字是否优美,感情是否真挚,然后关键看:

(1)作文是否选择“人无我有”的材料,选材新颖往往能吸引阅卷老师,从而获得高分。考场作文切忌引用老掉牙的实例,学生要密切关注新人新事,并要有自己的感悟。

(2)作文是否确立“人有我新”的中心,或反弹琵琶,或多向思维。

(3)作文是否具有“异想天开”的思路,“文贵直,文贵曲”,“文似看山不喜平”。

(4)作文是否有真情实感。

(5)作文是否有精心设计的有个性的“亮点”。

【考场作文备受青睐的材料】

  1、从自然山川中采集的灵动材料

  片段1:茫茫世界,气象奇谲,异彩纷呈。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波涛滚滚,奔泻北国,你料定必将注入“北海”,谁曾想它在华夏大地上转了个九曲十八弯,最后却南流东折,在渤海口上汇于汪洋大海了。

  君不见,泰山青松生于悬崖峭壁,无农人灌溉,无壤土滋养,你料定它一时峥嵘之后,必枯萎夭亡,谁曾想,泰山青松郁郁葱葱,终年生机盎然,真可谓妙哉怪哉!

  万物奇观,出乎人之所料,惊人耳目之间,何哉?仔细考察、揣摩,实出于情理之中矣。黄河北泻而东折,是华夏地势起起伏伏的变幻所致;泰山峭壁之青松,终年峥嵘不衰,是大自然的绝妙造化所致,更是松之本身倔强执着生命力所致。出乎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这就是大自然昭示的一条哲理。

  (河北考生《奇谲万千藏情理》)

  2、从诗词歌赋中化用的典雅材料

  片段2:奔跑在心灵的麦田,是同李太白一起梦游天姥、采摘白云红霞的惬意洒脱;奔跑在人生的旅途,是同陶渊明一起采菊篱下、放牧心灵于南山的达观超然;奔跑在未来的征程,是同******一起站在高耸入云的穹顶指点江山、笑傲群雄的豪迈旷达。

一路狂奔中,让你因“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而欢欣,让你为“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而感慨,让你因“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而伤怀,让你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而惊喜。

  (湖南考生《一路狂奔》)

  3、从艺术宝库中撷取的人文材料
片段3:竞争中的双赢是和谐的表征。春花与秋月共同诠释的是古典文化的馨香;诗词与歌赋共同点缀了华夏青铜般的沧桑艺韵。鼓角与丝竹,各自有着不同音韵,然而各异的声响,不只为着其自身存在的价值,还应有合奏凤鸣凰吟般悠远乐曲的意义。

  (山东考生《齿  轮》)

  片段4:走进小巷,感受安静,安静的小巷上演着多少代风风雨雨的兴衰史。小巷如此安静,一条现代化的乌衣巷,燕子低飞寻觅旧家。淳朴永远是小巷主题曲,老百姓永远是小巷的主人。怪不得柯灵这样赞叹道:“巷,是城市建筑艺术中一篇飘逸恬静的散文,一幅古雅清淡的图画。”安静的小巷,安静的位置,蕴藏着历史文化的崇高价值。

  (宁夏考生《寻找安静》)

4、从鲜活生活中提取的真情材料

片段5:因为爱,洪战辉成了家喻户晓的感动中国的青年,他用平凡而朴实的行动,把自己“雕琢”成一位有爱心又充满责任心的“天使”。他不因贫穷,不因父亲是精神病患者,而丢弃父亲抱养的与他毫无血缘关系的“妹妹”,他带着“妹妹”上大学,他不愿意接受捐助或施舍,他吃苦耐劳地挣钱,替父亲负起家庭的责任。穷困算不了什么,苦难也只是一种磨练。只要还有爱,天使为什么就不能雕琢出来呢?

(广东考生《雕琢心中的天使》)

5、从教材积淀中捞取的经典材料

    片段6:在历史的长河中徜徉,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种不变的情怀,正是这种本色,铸就了丰富多彩的人生。但每个人又有站在自己对面的时候。“铁马冰河入梦来”的陆游,为何会在沈园的颓墙上写下带血的字迹——“莫!莫!莫!”,再坚强的性格也抵不住情思的纠结,始终有其脆弱的一面啊!“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闺阁中以泪洗面的李清照,也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悲壮吟唱;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东坡居士,却也有“人生如梦,一樽还酌江月”的哀叹。

(福建考生《圆形与星形》)

【材料加工的“四项基本原则”和“一个中心点”】

“四项基本原则”

深入挖掘材料

选好使用角度

处理主次与详略

显示情调与色彩

“一个中心点”——扣题到位

  我们写考场作文时,表达自己的判断的情感或观点句从标题到行文要有所体现,这样既可以使文章避免偏题或跑题,还可以不断引起阅卷者的注意,避免阅读评判的偏差。

  最好的点题方式是开宗明义,反复申述,首尾呼应,一唱三叹。

  实扣:作文内容与作文题所提供话题或材料要有实质的本质的联系和契合,而不是貌合神离。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

  明扣:作文内容与作文题所提供话题或材料要有明显的相似语句。 

  方法1——字面重复点题法 

  在行文过程中,在某些段落或每个段落的开头或结尾,用字面相同的句子重复标题或者中心,反复点题,从而达到突出中心的目的。这样做可以使文章中心从思维深处浮现于视觉表面,作者更便于进扣中心作文,读者容易把握,对评卷者的视觉和心理都产生强大冲击。 

  方法2——似曾相识点题法 

  在行文过程中,似曾相识的词语、句子反复出现,不变的是基调,变化的是细节,不断强化主题,又在变化中给人丰富生动的感受。表现在形式上,在作文的多处反复点题,点题的形式每次都有变化,避免了字面重复点题法的生硬,变刻意点题为自然点题,显得机智圆熟。 

  方法3——浓墨重彩点题法 

  避免前文点题不足的缺失,在结尾一段或几段文字点题,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以多方面反复强调的力度,实现最大限度的扣题效果。

【材料加工的推荐技法——事例段】

话题作文,常常苦于没有材料,于是同一材料反复使用,“屈子马迁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以至食之无味,面目可憎。然而有了材料,或者生搬硬套,或者无法写出文采,以至望洋兴叹,暴殄天物。前者可怜,后者可惜。要知道,一个材料,必须要经过加工,才能写出文采来,才能适合话题和观点的需要;一个材料,必须要经过加工,达到这样的标准:既要写出文采来,又要适合话题和观点的需要。

分析话题作文的精彩语段,可以发现以下结构是共同的特点:

不是单纯的“人+事”结构,而是以“人物身份介绍、人物评价、名言名句、精彩描写”开头,以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然后再“+人+事”,最后“落实到话题或观点”上。或者“简述背景”,以起到“衬托铺垫”的作用;或者“陈述结果”,以收到“制造悬念”的效果,然后再“+人+事”,最后“落实到话题或观点”上。

 

人物身份                                     话题

人物评价              +人+事+落实

名言名句

精彩描写                                     观点

 

简述背景                                     话题

(衬托铺垫)             +人+事+落实

陈述结果

(制造悬念)                                 观点

分析每一个精彩语段,都具备“风头、猪肚、豹尾”的特点,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精巧的开头,让人眼前一亮;充实的内容,为证明观点服务;简短有力的结尾,紧扣话题和观点,使得论据落到实处。需要强调的是,落实到话题或观点上非常重要。事例是为了证明观点的,而证明观点是“风头、猪肚”的终极目标,舍此目的,文段就会华而不实。

 

【事例段1】以“暗影和阳光”为话题

    白色的鸽翎飘落在向日葵边,我记起了梵高,一生都被黑暗层层包围的人。生活的困苦,事业的不幸,压抑着他的心魂。可是他爱向日葵,爱阳光的颜色。曾经他静静地等待花开,静静守护着满地的阳光。世人说他的思维和他的线条一样扭曲,他的灵魂和他的手法一样癫狂,但向日葵花开的美丽却惊讶了每个人的眼睛。因为梵高本身就是一抹向日葵,一抹溶于阳光的向日葵。让暗影成为肥沃的土壤,它会种植生命的阳光。

【事例段2】以“暗影和阳光”为话题

    挥一挥羊鞭,锦帽貂裘,他将其扔进云霄深处;弄一枝秃笔,矮纸斜行,他镌刻对大汉最深切的眷顾。他就是苏武。当他被匈奴人关进地窖时,他将满口毡毛与草皮一块咽下充饥,地窖冰冷黑暗,他却热血沸腾,心中充满阳光。是啊,是大汉朝的光芒照射着他的心灵。暗影是庸人身后长长的叹息,阳光是奋进者心中燃烧的火炬!

    【评述】

如此语段,文笔流畅,语言优美,观点鲜明,并且与话题紧密相连,打动阅卷者也是应该的。分析语段,可以看到,“风头、猪肚”是加工材料,“豹尾”则是运用材料。

【事例段欣赏】

苏  轼

☆在赤壁,孟德低吟悲歌,周瑜谈笑风生,而苏轼的故国神游才最潇洒,白发与月光相辉映,浊酒与江涛相融汇。——纪念苏轼,让我懂得了生命在遭遇苦难时仍应高扬精神的旗帜。(《纪念》,2005年广东作文题)

☆苏轼在饱受打击和屈辱后,忘却所有的失意和痛苦,铭记的却是世间的真情和美丽,不然,何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旷达洒脱?(《铭记与忘记》,2005年全国作文题)

☆面对大海,我想到了苏轼的胸怀。同是遭遇朝廷的排斥和加害,但贾谊被贬后郁闷而死,苏轼在乌台诗案后却成了词坛豪放派的领军人物,他大海般的襟怀令我感奋不已。(《面对大海》,2002年上海作文题)

☆生命中,我们常常忽视自家门前的栀子花而徒然想象邻家的繁花满园。提到苏轼,你想到的定是他的文采豪情,佳作美名,相形见绌的是自己生命的苍白渺小,然而你忽视了他生命中的伤痛、苦涩和悲哀,同时也忽视了属于你的栀子花。(阅读下列短诗,根据读后的联想或感悟作文。仰望星空的人,/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晶莹,透亮,没有纤瑕。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儿有灰尘、石渣,/和地球上一样复杂。2006年山东作文题)

司马迁

    ☆当你一个人孤独地坐在那阴湿的牢狱里,等着最后的决断。你,一个小小史官,没有多少家产,面对这样的牢狱之灾,你只能做出屈辱的选择……有谁知道那一刻你的内心所滚动的痛苦和无奈,有谁能体会到你内心所翻腾的屈辱和泪水?假如时光能倒流,我想握住你的手,我想告诉你一句话:在亿万中国人的心中,你,司马迁,就是一个大大的英雄!你以你瘦弱的躯体,铸就了中国人心中永远的魂魄——屈辱非但没有消灭一个人的人格,反而成就了他的非凡的伟大!

    ☆司马迁刚直与坚韧。面对残酷的刑罚,面对众人的嘲笑,他没有屈服,他依旧屹立在历史的巅峰上。“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刚正不阿,留作正气满乾坤;幽怨忧愤,著成信史照尘寰。正是太史公的凛然正气,才能使得他站在人生的高峰上呼啸:“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微笑的脸,自信而刚强,柔和而不屈,以不变应万变的从容潇洒。怪不得,一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终于成就了你,那位以一张永葆微笑的脸化屈辱为力量、化鄙薄为斗志,“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人。极刑之下见勇夫,因为《史记》,你留给了世人一笔最大的财富;因为微笑的脸,你留给了我们永远的崇敬。

☆曾经身处那样险恶的环境,忍受着世人的嘲讽和内心的痛苦,太史公却凭着自己的奇崛神笔,以刚毅之心正直之气来书写历史,书写两千年的沧海桑田。于是,他的名字便与他的不朽著作一起载入史册,那张悬着两滴清泪的脸也与他的精神一起沉淀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后人对他的光辉评价: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勾  践

    ☆他站在田里,举起锄头,奋力耕耘着,豆大的汗珠顺着他的额头流过他俊美的脸庞,滴落在田地里。

    他不是一个普通的农夫,他是勾践。他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还要亲自做夫差的马前卒。回到会稽他就亲自耕种,做到非其亲种则不食,非其妻所织则不穿。吃着粗陋的饭食,还要舔尝苦胆;躺在柴草铺上休息时,还在思考着招揽八方的人才。他一刻也不懈怠。

他为什么要这样辛苦呢?国亡了,他可以逃走,可以隐居,可以平静地终老一生,然而他没有!因为他没有忘记国君的责任,没有忘记亡国的耻辱!在他的心底,铭记着他向夫差俯首称臣那一刻的心痛,铭记着他的子民迎他回到会稽时满眼的泪水!这铭记,使他可以忍受苦胆之苦,柴薪之硬!

诸葛亮

    ☆柏树茂盛繁密,我飞上树梢,在清明的空气中,闻到了英雄的气息。他是卧龙,身居山林之间,也很清高。但是后来他离开了,去了战场,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他很快乐,因为他帮助了朋友,帮助了那个三顾茅庐以真情把他请出了山的人。他在战争之中,感到自己活得很充实,终于留下了“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美名。位置的正确与他的坚守位置,让他在阳光中感受到快乐。

    ☆五丈原的军帐内,一盏油灯映照着他———诸葛孔明憔悴的面庞。蜡黄的脸上显露着他的不甘,口中喃喃道出的是对后世的无尽牵挂。帐内四周站立的官员早已热泪盈眶。终于,一阵秋风袭过,那盏油灯即刻熄灭。五丈原内哭声响彻一片。又何止是五丈原,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多少后人为这位旷世英才潸然泪下。

尽管蜀汉依然只能偏居一方,遥望中原;尽管,人们对汉业的光复仍然只能去期望;尽管,孔明还留下了太多太多的未完成。但是这些早已被人们忘却。人们只记得他的忠心为主;人们只记得他为了三分天下而鞠躬尽瘁;人们只记得他为无处容身的汉业打下了基石。人们早已将孔明奉为神明,而孔明,也成了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uowen/kaoshi/1517.html

相关阅读:运用修辞手法为考场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