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画家作画,讲究虚实。所谓虚实,就是在描绘客观世界的实物、实景或实境时,有意留白或空缺,让读者通过想象和联想,把图画中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在头脑中补足,荡漾出多样化的情境来。作文就像绘画,也讲求虚实,作者在描写客观世界的人事物景时,常常借助想象、对比、映衬、铺陈等表现方法,使表达的对象更形象生动,含蓄隽永,读者透过文字的表面,能读出言外之意,听出弦外之音,无画之处看出画来,进而领悟作品的内涵,体味文章的情趣。运用这种方法,可以丰富语言,增强内容的表现力,给读者留下充分想象的空间,使文章更具含蓄之美。
【课文导航】
1.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荷花》)
作者把自己想象成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随风起舞。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这种虚幻的形象,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一种庄周梦蝶般的意境。
2.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卖火柴的小女孩》
小女孩在极度寒冷的困境下,第一次擦燃火柴,眼前出现一个大火炉,这是一种幻觉,说明她寒冷,需要温暖自己。后面又擦了四次火柴,每次出现的幻觉不同:幻想烤鹅,说明她饿;幻想圣诞树,说明她没有欢乐;幻想奶奶,说明她没有人疼爱;幻想在火光中随奶奶飞向光明和幸福,说明她对光明和幸福生活的向往。作者将美好的幻象和残酷的现实进行对比,表现出小女孩命运的悲惨、社会的黑暗、人情的冷漠,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虚实结合,有力地表现了主题。
3.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白杨》)
“一棵高大的白杨树”暗指爸爸,“几棵小树”暗指孩子。爸爸自己已经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同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材。表达了边疆建设者立志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伟大情怀。托物言志,耐人寻味。
4.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
“长满了红锈”暗指长征艰苦,鱼钩虽然“长满了红绣”,但老班长用它救活了三个小战士的生命,鱼钩闪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忠于党、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永放光芒。化虚为实,令人感动。
5.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诗人不说自己怎样怀念亲人,却以“遥知”二句翻转一面,化出幻觉,写家乡的兄弟如何思念自己。诗人把“我思人”的情绪,折射为“人思我”的幻觉,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少一人”的缺憾更须体贴。这种写法比单写自己如何思念对方来得委婉,但却达到情感双面交代的效果。因而感情更加深沉,更加真挚动人,更加富有艺术感染力。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uowen/xiezuo/1164704.html
相关阅读:教师学习十八大报告心得体会
话题题记集锦(二)
怎样写不跑题
第二讲 抓住关键 审清题意
话题作文 “牵动我心的声音”写作指导及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