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福忠
第15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近日颁奖,斩获“年度小说家”和“年度最具潜力新人”的是两个80后作家:张悦然、双雪涛。在颁奖典礼次日,张悦然和双雪涛就“童年与文学”展开对谈——主题是两人很快拍板的,他们深信,童年是写作者的巨大宝藏和重要源头。
童年是诗,童年是画,童年蕴藏着人生无尽的宝藏,童年饱含着人生无穷的乐趣,童年应该是写作者怎么掘也掘不尽的富矿。然而,当下很多小学生一提写作文就头疼,总觉得没什么可写的,就是强“挤”出来,文中也无“我”对童年生活的真实体验,看不到“我”童年的影子。很多是素材是直接从《优秀作文选》《作文大观》之类的书籍中“拿来”的。
学生写不好作文,当然跟他们负担过重、活动范围狭小、生活学习内容单调、童年生活无趣无味有直接的关系。但这还不是最主要的因素,主要原因是教师指导写作走捷径,违背写作规律,作文教学走入了误区。
多年来,作文教学一直是很多教师最棘手的问题,有些教师不是知难而上,探索一些实实在在的方法,而是投机取巧,剑走偏锋,每次考试前向学生传授写应考作文的“高招”:写作文时头脑灵活一些,考卷上的作文题目猛一看好像很生,其实,平时在作文书看到的作文完全能套在新题目上。举个例子,作文书上有一篇题目为《我受委屈的一件事》的篇目,文章内容是这样的:暑假的一天,爸爸妈妈出门了,让他和妹妹看家,妹妹把冰箱里准备第二天待客的鸡大腿给吃了,可爸爸妈妈回来时,妹妹却“恶人先告状”,说是他吃的。他刚想分辩,妈妈就打了他一巴掌。他哭着说出真相时,妈妈不但不信,还说他在编瞎话。他怕挨打,不敢分辩了,趴在床上哭了起来。这篇作文的材料不仅能用在以“委屈”为话题的作文题里,其他很多作文题目也都能用,如《难忘的一件事》《发生在家里的一件事》《妈妈,我想对你说》《暑假中的一件事》《那次,我流泪了》等作文题目。
教师类似这样的以不变应万变的“高招”,有时确实能提高考试分数,因为学生套写的作文都是优秀的范文,这些范文立意不可谓不高,选材不可谓不新,语言不可谓不生动流畅。尽管这样,对于这样的作文教学我还是不敢恭维。我在教学中有这样的体会,只要平时扎扎实实地指导学生学习写作,考试时在课标范围内出任何作文题目学生都能做,而且有些同学比平时写得还好。因为在考试的环境中,学生思维异常活跃,精神特别专注。如果题目新颖,贴近学生生活,能激发起学生的写作欲望,有些学生还能超水平发挥。而一旦教师引导学生写考场作文,反而限制学生思维,他们一接触到作文题目,不是从记忆的仓库去筛选新鲜的材料,而是想着自己曾在书上看到过什么文章,哪篇文章能改头换面地伪装一番,套到考试的题目中。
这样引导学生写作会把他们引入歧途,以后再训练学生写作文,有些学生也会根本不把自己思维的触角伸到生活中去,而是一门心思地“引进”书上的范文。如此写下去,学生养成了懒惰的毛病,写作思路不会开阔,而且越写下去,越觉得没什么可写,写不出一点儿属于自己的东西。
怎么改变这个现状呢?一方面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丰富学生的生活,把童年还给孩子。另一方面要摒弃错误的作文教学观,扎扎实实对孩子进行读写训练,倡导“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口”。
每一个孩子的童年,在人生的长河中都应该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不要让孩子置身在自己的童年世界里,却不会用心去感受、用笔去挖掘,总是仰望别人的童年。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uowen/xiezuo/1227829.html
相关阅读:提高写作有“绝招”
选择最擅长的表达方式
全国训练第七次讲座:优化你的思维语言
开头经典九法
“作文教学”-玩转高考议论文之学点议论文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