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晚报的发展历史
说中国晚报的历史,就离不开《新民晚报》。但中国第一张晚报却不是它,而是1929年4月16日,美国人在上海创办的一份英文报《大美晚报》。其后,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晚报有:1932年2月12日张竹平主办的《大晚报》,朱作同1936年主办的《华美晚报》,这两张报纸都在上海。后还有在成都创办的《华西晚报》。这些报纸都强调趣味性、知识性和娱乐性。而《新民晚报》前身为《新民报》,于1929年9月创刊于南京,当时宗旨是培育新的人民来缔造新的国家,反映我们民族的心声。1946年5月1日在上海创办《新民报晚刊》,1958年改为现在的《新民晚报》。
新中国成立后,晚报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第一个阶段是建国后至文革前。以新民晚报、北京晚报、羊城晚报、天津晚报四大晚报为主,后又创办了13家晚报。其中天津晚报于1984年改为今晚报。文革中,后创办的13家晚报停刊。
第二阶段为改革开放至90年代初。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新城市不断出现,城市功能不断扩张,城市人口不断增加。这些都为晚报的发展提供了土壤和条件。不仅停刊的13家晚报复刊,同时也出现了一大批新创办的报纸。这其中以扬子晚报、钱江晚报、深圳晚报、武汉晚报为代表的4小龙,领潮流先声,富有生气与活力。
第三阶段为90年代以后,由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不再批准一个城市办两张晚报,于是一些日报办起了具有晚报性质的都市报。以华西都市报为代表的一批都市报,以市民报为标榜,以报道市民生活、为市民服务为宗旨,以市民为服务对象,获得极大的发展空间,也对传统的晚报办报思路和运营手段带来很大的冲击。至目前,全国各类晚报已发展到160多家
其实以晚报阅读形式出现的中国报纸,最早还可以追索到晚清时期,也就是光绪末年,当时有一种形式的报纸叫《宫门抄》,宽约7厘米,长25厘米,《京报》把当天发生的重大事件印制成一张小纸送给京报的订户。当然这不是真正的晚报。
(二)、晚报新闻的特色
刚才对大家介绍了我国晚报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应该说,三个阶段都有各自的新闻特色。如第一阶段以新民晚报为代表,当时的总编辑赵超构先生提出了十六字方针,即“宣传政策,传播知识,移风易俗,丰富生活”。他有一句名言,叫做“短些短些再短些,广些广些再广些,软些软些再软些”,要让新民晚报象燕子一样飞入寻常百姓家。应该说,赵超构先生的理论,为中国晚报的新闻理论定下了基调;以扬子晚报为代表的第二阶段,则在新民晚报理论的基础上,嫁接了日报重视主体宣传,即雅新闻的优势,大信息量、强综合性、全方位报道、时效快捷,成为这一代晚报的显著特点。第三阶段以华西都市报为代表,嫁接各类各家报纸的优势,以市民角度去选择新闻,积极干预生活,强化批评报道。对文章的长短,则坚持该短必短,该长必长的原则。同时注重新闻策划,吸引读者参与。
以上是三个阶段时期晚报的新闻特点,但大家也许会注意到,不管怎么变怎么定位,晚报的新闻特点都离不开市民生活,离不开世俗人情。因此晚报在选择新闻时,多以市民为视角,写作手法上也以市民看懂读懂,乐于接受,渴望获取为前提。因此晚报特色,说白了,就是老百姓爱看的新闻,老百姓关注的新闻。
从整体来说,晚报新闻的特点,可以用16字概括,即地域性、市场性、社会性和娱乐性。其内涵可以用4个字概括:早、全、近、软。
地域是指地方性,以本地读者为主要对象,即使报道外地新闻也要以本地读者的兴趣和关心角度出发;市场也是读者的市场。晚报以灵活多变的办报机制,不断适应市场的变化,根据读者需求不断调整版面和内容。所以有人开玩笑说:日报是计划经济,晚报是市场经济;社会性是指晚报的内容和形式要贴近群众,做到雅俗共享,老少皆宜;娱乐性指晚报的新闻要轻松活泼,具体可感,这不同于传统意义上日报的直灌式宣传和厚重风格,是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去接收信息、增长知识、受到教育。
早全近软则又是由晚报的四性决定的。早指新闻的时效性。就我们颍州晚报来说,虽然改为早出,不同于一般晚报的下午出报,但在稿件的处理上,也是很注重新闻时效的;全字大家都知道,晚报一般都很丰富,版面也较日报多得多。以我们颍州晚报为例,新闻一般包括八大版块,即要闻版、本地新闻版、社会新闻版、经济新闻版、国内新闻版、同际新闻版、体育版、娱乐版。另外还有各类特刊、专版、专题等,如生活特刊、财富特刊、古风和见证专栏等;近就是贴近性,贴近时代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软就是软新闻,强调人情味和可读性。这里的软性新闻不是指宣传意义上的茶余饭后和街谈巷议,软与硬相对应的。软新闻也要格调高雅健康向上。《扬子晚报》有个四不取原则,是很有道理的。即一味猎奇的新闻,虽有可读性,不取;一味求刺激的新闻,虽然也有吸引力,不取;包含低级趣味的新闻,即使可能产生轰动效应,不取;有可能导致负面效应的热点新闻,纵使可以使自己不甘寂寞,不取。
由晚报的这些性质和特点,决定了晚报对新闻的四求:一求时效快;二求稿件新;三求信息量大,四求内容有趣。
(三)、晚报新闻的写作规律
什么是新闻,我想大家都是知道的,用专业术语来说,就是新近发生的典型事实报道。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这些说法都是对的,作为新闻,时效性、真实性、典型性缺一不可。新闻媒体的卖点是新闻真实,看点就是它的“反常”性或者说典型性,而竞争点是速度和时效。
但是现代新闻发展很快,体裁也多种多样,包括纸质新闻、广电新闻、网络新闻、短信新闻等。同时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媒体已不仅仅只是信息的传播工具,应该说它是一种商品。所以对于现代媒体经营者来说,新闻视野已无所不能不所不包。南京金陵晚报的总编辑项晓宁就说过,老百姓不知道的都是新闻。当然,这话说的时候有着特殊的背景,也有它特定的含义。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晚报新闻在写作上,更加注重角度的把握和信息的挖掘。
那么怎么把握好晚报新闻的写作技巧呢?我看可以从以下的“六化”中去把握:
一、经济新闻社会化
晚报的经济新闻,自然写的也是经济领域中发生的事,但一般不从典型、经验和生产等纯经济角度去写,至少是不愿意发表那些生硬的一二三四做法的,而是从社会生活的角度、市场的角度、与老百姓利益相关的角度着笔,尽量抓住读者的兴奋点和关注点。一般来说,市民不是从统计数字上认识经济,而是从市场的变化中去感受经济,因此抓住了市场新闻,就抓住了晚报经济新闻的主脉。经就是新闻虽然不从大的方面去写,不从正面去写,而是从侧面、从小处着笔,但老百姓就是能看进去并从中受益。这就是晚报的新闻魅力。
如扬子晚报的《南京购房代理制脱颖而出》、颍州晚报的“合淮阜高速策划”、房交会时对阜阳房地产市场的全面剖析等。
二、科技新闻生活化
科技新闻比较高深,似乎离大众较远。我们当编辑的有时也遇到这样的情况,就是看这方面的新闻特别吃力。如果记者再多添加一些专业术语,那就更看不懂了。你想编辑都看不懂,还能指望读者看明白吗?自然不能。因此,晚报的科技新闻比较注意和老百姓生活相联系,如家电新发明、手机新产品、房屋装修新材料等。同时,晚报科技新闻也多是以服务新闻的形式出现,如介绍医疗新技术、防治疾病的科学方法、衣食住行中的科学,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增长知识。写法上力求通俗化,大众化,少用让人看不懂的词汇和专业术语。比如我们对专利技术的报道,可以报道专利人的故事,报道专利技术对百姓某种生活的影响,但不会直接去对专利产品进行科学说明(阜阳农业科技更是如此)。
当然,在本地媒体,报道企业新产品开发、科技创新的新闻很多,无论什么样的科技新闻,都要从大众接受水平和接受兴趣上着手,而不是枯燥的数字和词汇。
三、社会新闻人情化
相对于日报来说,晚报的社会新闻比较多,也是最有看点最受读者欢迎的。晚报的社会新闻一般需要些煸情色彩,善于抓动情点,擅长在亲情友情人情上做文章,把读者的情绪调动起来。除一般的社会新闻版块外,现在各家晚报和都市报都开辟这方面的专版专栏。如华西都市报的“特别报道”,安徽商报的“故事会”,我们晚报的“特稿”等。在社会新闻的选材上,晚报一般不太关注高大人物形象(除非是上级安排的任务),而是从凡人凡事中去挖掘感人的事迹和激动人心的故事。如大家都知道的颍上王家玉,20年如一日照顾瞎眼老邻居的临泉徐勤俭范新娥夫妇(非亲也是俺的娘)等。即使是重大题材,如抗洪救灾人物、重大案件的侦破通讯等,也从人情上细节上去感知、去把握。
总体上说,晚报的社会新闻报道面比较广。既有反映人物精神风貌的,也有反映都市新风的,还有各种珍闻趣事。另外,一些揭露社会问题的批评报道,也是晚报社会新闻的重大组成部分,体现了晚报干预生活的功能和作用。
四、会议新闻信息化
会议往往是信息的汇集地。作为媒体,不可能离开会议新闻。但晚报的会议新闻报道,要求突破单纯的就会议写会议的写法,而要跳出会议,从会上去找新闻,找与老百姓有关联的新信息。如钱江晚报记者从一次出版物座谈会上了解到儿童读物的内容陈旧,写出一篇名为“叔叔阿姨,你给我们出些什么书”的报道,读后让人深思。四月份我们记者参加一次市人大常委会,回来后写出了一篇名为“阜城三环路建设年底动工开建”的文章。特别是一些部门会议,一般性报道读者不想看,晚报也不想刊登。如果是读者关注的信息就不一样了。
五、文化新闻大众化
这主要是指晚报的文化娱乐新闻,多是影视动态及文艺热点明星访谈等,多以大众兴趣为热点,如大片在阜阳的放映、观众反应如何等,在此就不多说了。
六、深度新闻精细化
这一点可以看做是第三点的补充。通讯类特别是长篇通讯,是很要求情节的,没有情节读者就看不下去,而情节的表述,离不开人物刻画和事件的描述。新闻不同于文学作品,不能够随意率性的去想像构思,但新闻可以依据事实,对事件发展的过程做合理的描述,合理的再现场景。这就要求一对新闻事实把握准确,二要在行文时注意细节描写,通过细节反映人物性格和事件发生的缘由,从而推动情节发展,用真实的情感去触动读者的心。我平常喜欢说一句话,那就是“生活靠感情来维系,感情靠细节来体现”。汪中求先生更有一句名言,“细节决定成败”,都是这个意思。
另外,针对热点新闻,不仅要注意关键处收集素材和证据,更要在小处进行审视,不然会出现语言纰露,或者情节露洞。
总体来说,晚报新闻要遵循“化硬为软,化远为近,以小见大、快中有深”的原则,至于篇幅的大小,则要依据新闻价值来决定,该长则长,该短则短。少综合多典型,少单面多层次,少说教多事实,少抽象多形象。
在这里我要对“该长则长,该短则短”做一点补充说明。大家都知道,现代媒体发展很快,特别是各种新兴媒体的出现,打乱了原先许多传媒的办报理念。现在大家获知信息,传媒已不再有优势。那么作为纸质媒体应该怎么适应市场呢?那就是它的分众化地域化和精细化。报纸发展到今天,读者的阅读层次已大大提高,应该说报纸是办给有思想的人看的,他们对报纸的希望,改变着报纸的传统功能,那就是报纸不再只是简单的信息汇集,而是用它的深度、广度和厚度取胜。所以晚报对新闻素材的把握,很是注重新闻的复合。对大家关注的热点新闻,以复合方式,把与此新闻有关联的编统统告知大家,形成一种集束式新闻场。这样看来,除该小的一定要小之外,晚报更喜欢有新闻份量的大素材,作深度挖掘;对重点新闻进行长篇复合整理。这样,长不再是单纯的长,短也不再是单纯的短了。
(四)、晚报新闻的具体写作方法
这一点,上午王笑丹同志重点讲了消息写作方法,下午安耀武同志要讲通讯写作方法,在这里我就不多说了,只是提醒三点:
一、导语
新闻写作是一种“倒金字塔”结构:将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写在新闻的最前面,按事实重要性程度和读者关注的程度先主后次地安排,内容越是重要的,读者越是感兴趣的,越要往前安排,然后依次递减。这在新闻写作中称为“倒金字塔”结构。导语就是这结构的第一门户,写好导语十分重要。
1、叙述式导语的写作:就是直截了当地用客观事实说话,通过摘要或概括的方法,简明扼要地反映出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给人一个总的印象,以促其阅读全文。
2、描写式导语的写作:记者根据目击的情况,对新闻中所报道的主要事实,或者事实的某个有意义的侧面,作简练而有特色的描写,向读者提供一个形象,给人以生动具体的印象,这就是描写式导语的一般特点。一般用在开头部分,以吸引读者,增强新闻的感染力。
3、议论式导语的写作:往往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通过极有节制、极有分寸的评论,引出新闻事实。一般分为三种形式:评论式、引语式、设问句。
二、结构
在常规的新闻写作中,把新闻要素看作构成新闻必须的材料,好比人有五官才能构成一张完整的脸一样,新闻要有五要素才能构成一条完整的新闻。新闻五要素包括5W,即who(何人)、what(何事)、when(何时)、where(何地)、why(何因),交代清楚每一个要素向来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这五要素晚报新闻也是要讲究的,但讲究的程度不同。晚报更多关注事实本身,着重于对事件的表达和对细节的描述。特别是对一般的信息的发布,往往就信息写信息,简明扼要,一些元素就省略了。这一点在网络新闻、短信新闻上表现更明显,“何时”和“何因”两个要素常常省去。我们的资讯版有很多信息是不要求五要素俱全的,把与市民最有关系的信息部分告知读者即可。
例1.世界包装组织和国务院批准:亚洲包装中心正式确定落户杭州;新华社播发经济观察强调:今年粮食要增产250亿公斤,增加农民收入。
例2.美联储承认,当前美国短期利率水平过低可能存在危险;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表示,今年证券登记结算体系将有重要改革举措。
三、标题制作要遵循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的原则(抓眼),文字要准确,同时要有艺术性,语言明了可感,切莫假大空。
高卢雄鸡打了个哑鸣,公祭风——女娲遍地开花,孔明处处显灵,欢乐家庭家长走了(侯跃文)
这箱牛奶是假的吗?改成这箱牛奶成了皮球(市民因疑欲鉴定真伪,厂家经销商相互推诿,事虽小却折射出大道理) 太和警方抓获一爱滋病患者嫌犯——抓获的嫌犯是爱滋病患者 王家坝水位,四九烈士
我们最害怕的作者就是,给了你一个好标题,导语却写得不知所云,标题取得不着边际,正文东扯西拉。
(五)、晚报新闻写作中需要注意的五个问题
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晚报新闻应该是比较好写的,素材也比较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是报道对象。只要我们用新闻的眼光而不是单纯的工作眼光,从新闻的角度而不是工作的角度出发,就处处都是新闻。总体来说,写晚报新闻,要跳出机关、跳出会议,到生活中去,到基层中去,用眼睛观察,用心去感受,才能捕捉到鲜活生动具有晚报特色的新闻。
一、培养新闻眼
新闻眼就是新闻事实中最具新闻价值、最令人关注的素材。寻找新闻眼就是把这部分素材找出来加以提练,标题和导语都要围绕新闻眼做文章。找到新闻眼稿子也就活了,否则老生常谈的东西就显得枯燥无味,提不起读者阅读兴趣。
1、要增强敏感性,注意发现新闻。“94上海轻纺产品博览会”——李莉“上海轻博会到底是啥玩意儿”
老太太拿秤称书包 四季歌怎么唱?平时要把自己的工作分开对待:普通新闻、重大新闻、主题新闻,采访时要讲究策略,该刺就刺一下,该磨一定要磨。
2、采访时要选择好角度,注意小中见大 《龙井满街走,真品在枝头》 ,围绕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本报已制定宣传方案,主要内容包括:三十年阜阳大事记,昨夜星辰——阜阳人物三十年,古城新姿——用发展的眼光看阜阳,百姓生活——阜阳民生大起底,三十年的告别和迎来——以征文形式,从小事趣事中反映三十年来的时代变迁等。阜合:生活因高速而改变、阜阳让我们耳目一新
3、宜新不宜旧,宜巧不宜拙。美国新版权威地图标上浦东 刘大妈三换做饭炉 杨女士的窗
二、要讲政治
三、要真实客观。不可道听途说去写好,更不可人为的去捕风捉影。对问题类新闻不可意气用事,首先要对素材进行甄别,决定采访后要深入细致地进行采访,并保留好证据。
站在天安门上思考,下到基层采访;不到现场不写稿,不是自采不署名,不经核实不发表
四、对重大题材要先期进行策划,力求准确、生动、大气
卖梳子给和尚的故事
王家玉;大头娃娃;手足口病
五、采访时要敏锐,写稿时要灵动。
不要扶读者走路,语言简洁生动为佳,故事表述要有跳跃性(抖包袱)。不要半天云里聊天,高谈阔论,但也不能面面俱到,哕里吧索
宁波沈在平;五种人不能当记者。不热爱的,不能吃苦的,畏风险的,慕浮华的,缺乏悟性的;钱包的故事;电影蒙太奇
(六)、投稿的技巧
一、平时想向什么媒体上投稿,就要研究这家媒体,注意最近发生的新闻事件,注意媒体的发稿要求,关注媒体最喜欢什么类型的新闻,有哪些常年栏目。以晚报为例,对阜阳发生的重大事件是一向关注的,而且特别讲究时效性,追求第一时间发布。就内容而言,晚报平时更多关注四大版块内容:一是民生,二是社会,三是建设,四是经济和文化。关注重大事、身边事、新鲜事、有趣事(注意格调)。此外,像实用性很强的服务新闻、有警示作用的法制新闻、有独特艺术价值的人物新闻、读者感兴趣的文艺新闻、可读性很强的珍奇新闻等,都是晚报欢迎,采用律很高的新闻。
二,有机会和某个领域记者、版面编辑进行沟通,可以有效提高写作水平。
三,投稿时最好不要一稿多投,更不要在邮件上反映出来。要写上版面编辑的名字,并标明自己的联系方式,方便编辑修改稿件。
四,有特别重大或者好的线索,感觉自己不能很好把握时,主动和记者联系合力采访
(七),晚报地方版块的主要栏目
晚报地方版主要有六大块
要闻、综合新闻(硬新闻或者叫雅新闻、主流新闻)、阜城新闻、社会新闻、资讯新闻。和大家有关联的主要栏目有:原先一丁杂谈、现在叫新酷评,新闻观察,社会眼、身边人、维权零距离等
另外还有特稿、视点、说法、专稿、联办专版等
还有副刊类。我们的副刊是大副刊,除传统副刊外,还有青春副刊,生活副刊,并设有倾诉、见证、古风等类的大文化副刊。
(八)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意识
新闻工作是一种崇高的职业,其精神核心就是社会责任意识。作为社会公器,如何更好地传达社情民意,服务社会大众呢?那就是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
广电媒体是挤压式,同质媒体争夺式,域外媒体渗透式,新媒体颠覆式
热点引导不能使热点更热,难点更难。正面报道有三大功能:典型宣传,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其中舆论监督要把握四个要素:选题、视角、时机、技巧
高举旗帜,围绕中心,服务人民,改革创新
半夜里梦见当皇帝——快活一时是一时,更不要想着半夜敲钟——一鸣惊人,也不要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uowen/xiezuo/15995.html
相关阅读:文化句段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