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0-03-19 20:43
走在玉林的大街小巷,可以很直观地感受到这座美丽城市的时代气息。然而,当你深入她的街巷,在秋日的黄昏穿行在面庞已千沟万壑的老人中间,在夏日的夜晚穿行在那些古老植物斑驳的光影下面,这座城市的光辉历史便隐隐绰绰起来。
说玉林美,你可以说是因为风景好。但是,老玉林人或者热爱玉林的人,都会用毋庸置疑的语气告诉你一个玄而又玄的原因——因为这里走出过杨玉环,这里至今还有贵妃井。
杨玉环是一朵含露盛开的牡丹,是一道媚魂,高贵瑰丽,仪态万方。一代雄主唐玄宗为她痴迷、燃烧、颤栗,重归青春,像个初恋少年。
小时候曾看过京剧《长生殿》,贵妃与唐皇在七月七这个中国的情人节上,面对牛郎织女星双双许下“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美好愿望。那委婉动听的唱腔、缠绵深情的场景让我至今难忘,而这出戏也成为了京剧里的经典曲目;其次则是杨贵妃好食荔枝,唐玄宗通过驿站换马不换人的用快马从岭南转运,以致差官常常于路途累死,而终能“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让身在骊山的杨玉环吃上新鲜荔枝的事儿。
这个绝代佳人,从古至今被各地哄抢,以至于玉娘的出身地到现在为止都是严肃历史上一桩柔媚的公案。据唐代许子真在《容州晋宁县杨贵妃碑记》一文中记述,杨贵妃的出生和籍贯是今日容县杨外村。杨贵妃故里杨外村隐藏在重重丘陵深处,一条小河自湾肚田蜿蜒南流,至十里圩汇入绣江。直到现在,杨外村里还有杨贵妃庙遗址、贵妃井,县城东还有杨贵妃梳妆台遗址。
从大唐帝国上溯,玉林的美还和另外一个美女相联系,这个美女没有玉环那么富贵,她有个小家碧玉的名字,叫绿珠。
绿珠,今博白县双凤镇绿罗村人,为晋代十大美女之一。她美丽端庄,能歌善舞,会诗,跳“昭君舞”最为出色。因为美貌聪慧,被石崇垂青,随之赴京,为妾。石崇在皇都洛阳建造金谷园,内筑“百丈高楼”,可“极目南天”,目的是方便绿珠思乡时可以“望乡”。赵王司马伦专权,伦党羽孙秀垂涎绿珠倾国姿色,使人向石崇索取,被石崇拒绝。后孙秀在赵王司马伦面前加害石崇,并领兵围金谷园,欲强夺绿珠,她遂坠楼自尽。唐代诗人杜牧咏《金谷园》诗云:“繁华事散遂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故事传出,时人扼腕,乡人更是含泪建祠,以永久纪念从这里走出的奇女子。
在绿珠祠前,心情阴凉阴凉的,又觉得有一道明媚的光线始终存留。绿珠作为一个来自当时蛮夷之地的普通女子,才貌双全,嫁入豪门,却拥有了爱情。爱得不卑不亢,爱得有情有义。只是,花自飘零水自流,绿珠毕竟早逝,且死得有点凄惨。虽成就了杜牧的千秋佳句,也成就了自己的万世情义,但毕竟,薄命。玉林人建祠,也许用意在此——一边纪念,一边叹息。
林白,这个名字简单,冲淡,却透着雅致,和“玉林”两字似乎有异曲同工的妙处,即难以用语言描述的一种无形但确实存在的美。她是一个作家,善编织风格奇丽、语言机巧、内容深刻的女性主义文学,是这个流派文学的重要作家之一。关于林白的最早记忆,是她一篇小散文。三三两两的文字排列起来,像画家三笔两划的线条,粗疏中含着精巧,简淡中满溢韵致。林白曾经接受过一个采访,其中一句“不论走到哪里,北流都是我的底色”让人钦佩不已。她从“鬼门关”说起,无章胜有章地诉说着她最纤细也最柔韧的对于家乡的感悟。她的文字中鬼气森森,有非常独特的风格,她说这和家乡有关。“鬼门关”究竟缘何为“鬼门关”,再无人知晓,但是它却造就了一个深得其精髓的优秀女作家。读她的《1937年的爱情》、《一个人的战争》,能够感受到无处不在的森森然,一种透心凉的深刻。这种凉,有点类似月光如水银泻地的秋日里凉月当阶的感觉,森森然和凉意都来得非常雅,这就是运笔之功了。
曾经买过王力的一本小册子,“大家小书”系列,《诗词格律概要》,文字通俗易懂,学术性的书读来像宗白华《美学散步》一般享受。王力先生堪称国学大师,尤其在汉语上造诣几乎登峰造极。他去世后,似乎再无人能超越他的高度了,十分遗憾。王力先生出自玉林,是博白县城厢镇新仲村岐山坡走出的学术泰斗。
王力先生从小天资超人,四五岁的时候,秀才出身的父亲就教他读书识字,六七岁就可以将《三字经》、《神童诗》熟读成诵。八岁跟随父亲到当时博白的最高学府环书院读小学,每次考试都名列第一,14岁那年以优异的成绩高小毕业,但家中无法供他继续升学。
王力小学毕业后,白天在父亲开的杂货店帮工,晚上除研读国学以外自学,凭着他的聪明和好学,他考上了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王力毕业时,其论文《中国古文法》得到指导老师梁启超的高度评价,从“开拓千古,推倒一时” 等批语中可见。而赵元任老师则对他提出“言有易,言无难”,王力把这句话当成他一生做学问的座右铭。
王力一生既勤于教学又善于做学问。在语言学的各个领域,如语法学、语义学、音韵学、训诂学、语言史、中国语言学史、汉语规范化、文字改革、语言教育,以及诗律学、修辞学、翻译学、杂文学、教育学等,都有精深的研究,并写下了一千多万字的著作,出版了专著五十多种,论文二百多篇,译作二十多部,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不少鸿篇巨著被译成日、英、俄、法、捷等国文字,在许多国家出版,成为世上闻名的学者。
追寻往事并非仅仅为了怀旧,因为历史与记忆中给予现代诸多启迪与借鉴;追忆学术前辈并非为了留存经典,重在要从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找寻到先哲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大半个世纪前,叱咤中国的李宗仁将军曾在兵败后于此休养生息,卧薪尝胆。此谷身处半山腰,名曰姜姐寨,位于距广西首府南宁约两百公里外的兴业县一个名叫城隍的小镇郊外。粤桂战争结束后,李宗仁率部驻扎玉林五属。1924年,李宗仁联合黄绍竑、白崇禧等部,成立“定桂讨贼联军”,任总指挥。9月,击败桂系军阀陆荣廷部。11月,被孙中山任命为广西省绥靖督办公署督办兼广西陆军第一军军长。至此,李宗仁屯兵玉林,以玉林为根据地的历史,才正式宣告完结。
后来,李宗仁在回忆这段经历时说:“在全省干戈扰攘之际,(我在玉林)一面整军经武,一面修明地方吏治,使人民能安居乐业,成为当时广西仅有的一片净土。孰料此即我日后披荆斩棘,削平群雄,统一广西,参与北伐,使八桂子弟足迹远达山海关的起点。”可以说,玉林是李宗仁的福地。李宗仁戎马倥偬的一生中,玉林段是不可忽略的一段历史。
没有名人记忆的城市是苍白的,没有生趣的。城市是一个流动的、生生不息的有机体,名人、人文以及景观与这一机体相关联,城市便在历史中光鲜起来。玉林的美在于山川毓秀,也在于那些光荣的儿女,以及那些曾经和玉林交会的有缘人。城与人交相辉映,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玉林最动人的记忆。(作者:朱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