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0-03-25 23:28
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过去经验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
您曾经游历过许多处名胜古迹吧!您曾经观看过许多场戏剧、电影吧!您曾经听到过许多首流行歌曲吧……您曾经思考过许多种疑难问题吧……您体验过喜怒哀乐?您参加过打靶赛球?您学习过公式定理?您背诵过外语单词……虽然,有些事已经过去了,但是,有时候它们会浮现在您的脑海里。大脑这种对经验的再现,就是记忆。
为什么说“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呢?因为非“经”非“验”,过的事物、事情是无法“记”得住、“忆”得出的。打个比方说,人脑就象一个图书馆,如果图书馆的书库中根本没有进过那本,怎么能借给您呢?记忆也是这样。试想,如果问您“空中飞碟”什么形状,喜马拉雅山的雪人什么模样,印第安人的文字如何写,原始大森林中的道路怎么走,您一定无法确切回答。原因很简单,就是您没有亲自看过、亲自干过、亲自“经验”过。所以,记忆作为人脑的一种反映形式,它只能反映过去所经验过的事物。
说来有趣,尽管记忆是尽人皆知、谁都熟悉的心理现象,但至少没有人能够揭开记忆的“庐山真面目”,虽然早在遥远的古代,世界上就有很多哲人学者开始探索记忆的奥秘了。
传说在物物交换的氏族社会,在“贸易市场”上就有一种“记忆人”的职业,因为他们的记忆力超众,所以大家认定用他们的记忆作为标准去衡量交换物的价值。
在古希腊神话故事中,有一位名叫尼摩妮西的“记忆女神”,她生了九个女儿,都专管记忆。虽然,这仅仅是美丽的传说,但是,也说明了人们对记忆的高度推崇。
古希腊时期,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曾在他的著作《斐多篇》中论述有关记忆的心理现象;大哲学家亚里斯多德也曾提出过一个假设,认为人的感情、思想和记忆力“存乎一心”。
到了十七世纪,出现了霍布斯、洛克为代表的“联想主义”心理学派。霍布斯被恩格斯称作第一个近代唯物主义者;洛克在欧洲心理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重要的记忆现象――“联想”一词,从而开始了采用实验方法的心理学研究。
第一次在心理学史上对记忆进行系统实验的是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他发现了举世瞩目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为记忆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他所著的《论记忆》一书使记忆成了心理学实验的重要领域。
新版《辞海》中给“记忆”下的定义是:“对经验过的事物能够记住,并能在以后再现(或回忆),或在它重新呈现时能再认识的过程。它包括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三方面。识记即识别和记住事物特点的联系,它的生理基础为大脑皮层形成了相应的哲时神经联系;保持即暂时联系以痕迹的形式留存于脑中;再现或再认则为暂时联系的再活跃。通过识记和保持可积累知识经验,通过再现或再认可恢复过去的知识经验。各人记忆的快慢、准确、牢固和灵活程度,可能随其记忆的目的任务、记忆所采取的态度和方法而异;各人记忆的内容则随其观点、兴趣、生活经验为转移,对同一事物的记忆,各人所实质上记的广度和深度也往往不同。”
记忆,记忆,顾名思义,先有“记”,而后有“忆”。识记和保持就是“记”,再认或再现就是“忆”。“识”是“记”的前提,没有“记”绝不会有“忆”,“忆”是“记”的验证,“忆”不出来或不准确就是“记”得不好。所以,记忆是个“记”与“忆”彼此紧密联系的完整的心理过程。
大家知道,记忆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没有了记忆,人类的生命也就毫无意义了。
记忆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需
人类之所以能够摆脱野蛮和愚昧,踏进了文明社会,记忆是一个极重要的环节。从衣食住行到社交往来,从读书娱乐到工作生产,时时事事都离不开记忆。如果没有记忆,人的一切正常活动都将发生紊乱。设想有一天。某人的记忆全部丧失,那将会处于什么样的境况呢?早晨起来忘了穿衣服,走出家门忘了上哪儿去,不认识亲戚朋友,不记得任何文字,甚至忘记了话该怎么说……简直是不堪设想!
因为有了记忆,工人才能操作机器、采掘矿藏,农民才能适时耕作、放牧渔猎,学生才能读书认字、学习知识,科学家才能革新发明、创造奇迹……
因为有了记忆,画家才能描绘祖国的锦绣山河,歌手才能歌唱青春美好年华,运动员才能竞技夺魁,为国争光,宇航员才能邀游太空,探索宇宙的奥秘……
但是,世界上确有少数丧失正常记忆的人。尽管他们也有人的肉体,也有人的大脑,却无法享受人类文明生活的乐趣了。大家听说过狼孩、熊孩吧!据记载,迄今为止,这类由野兽抚养的孩子已经有三十多个了。野兽的生活严重的妨碍了他们大脑的正常发育,严重地抑制了他们的记忆能力,虽然他们有机会回到人类社会来,但也无法与正常人为伍了。此外,还有那些白痴、癫狂、傻子、脑外伤疲人、精神病患者等等神经紊乱的人,都因记忆力的损伤而过着难以想象的生活。可以说,没有记忆,便没有人类的社会。
记忆是人类认识能力的必需
俄国伟大的生理学家谢切诺夫说,记忆是“整个心理生活的基本条件。”人类具有认识世界的能力,社会才得以发展。今天,人类已经凭借着自己智慧和力量向天外进军,去探索宇宙的秘密;到微观世界,去洞察基本粒子的奥妙了。然而,这些都离不开记忆。实验表明:人的记忆对感知提供经验,没有它,知觉就难于实验了。记忆是从感知到思维的桥梁,是想象力驰骋的基地,没有它,就不能有人类的思维。正因为有了记忆,人们才能在不断地认识和改造世界中积累经验、运用经验,也就是说,有了记忆,人们才能在以往反映的基础上进行当前的反映,从而保证了对外界的反映更全面、更深入,保证了人们心理活动的前后统一和连续不断,进而形成一个发展的过程。通过记忆,人们丰富了自己的知识,提高了自己的认识能力,也形成了各自的个性心理特征。所以说,如果把人类认识能力比做核潜艇,那么,记忆就是必不可少的核动力。
记忆是人类学习知识的必需
知识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历史上很多哲人学者都认为,记忆是知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且还认为记忆本身是一门专业知识。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说过:“一切知识,不过是记忆。”我国古代著名大教育家孔子主张“多见而识广”,“多学而识之”,十七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假如我们能够记得所曾读到、听到和我们的心理所曾欣赏过的一切事物,随时可以应用,那时我们便会显得何等的有学问啊!”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等百科全书派,曾制订了一幅“人类知识体系图表”,把人类知识划分为记忆、理性和想象三大类,在理性部分的“逻辑学”中,还明确写上“记忆术”的条目。可见,记忆是学习知识的关键所在。
每个人从降临人世开始,便开始了学习。从学吃饭、学说话,到上小学、上中学,有很多人还要上大学、出国留学,就是参加了工作,也还需要学习。俗话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嘛;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上,生活就是一部永远也读不完的鸿篇巨著。在学习中,你一定有深刻的切身体会:各种学习都是以记忆为基础。没有记忆,学习过程就好象“熊瞎子擗苞米――擗一棒丢一棒。”又好比“漏斗里灌凉水――灌多少流多少”。正是因为有了记忆这种机能,学者才能记住老师传授的知识,徒弟才能掌握师傅教给的技术,学者才能总结出系统的理论,专家才能创立专业学科。特别是记忆研究本身就是一门工具课,它将为人们提供学海泛舟的金桨,使学习发挥出更高的效率。
记忆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需
人类历史的长河源远流长,人的生命的记忆与人类历史的长河相比,实在是“沧海一粟”。正是依靠了大脑的记忆功能,人类社会的经验才能够一代代传递下去,人类的智慧才能不断发展,人类社会才能不断进步,以至发展到今天。正是因为有了记忆的功能,人类才能创造出语言、文字、书刊、录音、录像等记忆载体,从而用工具记忆来代替人脑的记忆。英国科学家约翰·卢保克说过:“书籍对于整个人类的关系,好比记忆对个人的关系。书籍记述了人类的历史,记录了所有的新发现,记载了古今历史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俄国唯物主义哲学家赫尔岑也曾高度评价书这种记忆载体,他说:“书、这是这一代对另一代人精神上的遗言,这是将死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青年人的忠告,这是准备去休息的哨兵向前来代替他的岗位的哨兵的口令。”著名的苏联作家高尔基也曾指出:“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智慧相结合的过程。”在“记忆女神”的庇护下,古希腊流传下来举世闻名的《荷马史诗》,阿拉伯地区流传下来瑰丽奇特的《一千零一夜》,印度流传下来古老的诗集《吠陀》……
因为有了记忆,人类才能组成社会、组成生产、制造机器、革新技术和科学实验。否则,人类将永远处在愚昧状态,这是无可置凝的。可以说,记忆为人类历史的列车铺平了一条宽阔的道路。
综上所述,记忆对于人类智慧的发展,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几千年来,人们总是在千方百计的寻找打开记忆宝主加的金钥匙,这种美好的愿望在当今这种“知识爆炸”、“信息爆炸”的时代变得尤其强烈。我们坚信:揭开启发奥秘的日子已经为时不远了。